“全球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系列讲座举办第六讲:西方意识形态的困境和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
发布时间:2014-05-21 17:37:14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5月20日晚,“全球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系列讲座第六讲在电教礼堂举行。我校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西方意识形态的困境和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的讲座。讲座由教务处处长金利民主持。副校长贾文键参加了讲座。
 
 
   孙有中首先梳理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脉络,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西方主流意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演化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经历了多次转型和演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资本主义国家各种问题的出现,西方意识形态逐渐陷入困境。
   对于西方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困境,孙有中引用了东西方多位学者的观点和阐述,从资本主义不等于民主、民主的空头支票、自由的局限性、西式民主不是普世真理、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破坏性、美国民主的制衡制度逐渐演变成“否决政体”、西式民主前景堪忧、发展中国家的觉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他认为,西式民主并不是普世真理,西方的民主是有其深刻局限性的。埃及、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的问题就说明了移植西方民主体制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激化。美国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其自身面临的债务危机、社会问题也充分证明“民主”并不是万能的。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如何有效地构建中国的全球话语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孙有中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因为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构建中国的全球话语体系要高举文化多元主义的旗帜,追求多种文明的和谐共鸣,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对外传播方面,要会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一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大国。
   孙有中还表示,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该有大国心态,大国担当。我们必须关注中国的国际形象,但是对于中国的批评,我们也应当坦然面对,因为中国正是处在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当中。我们应该有自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在全面推进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的深度改革和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制度化和理论化,形成具有普世感召力的话语体系,这将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讲座结束后,孙有中与现场师生就中国核心价值观阐释、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等问题进行了互动。
 
(记者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