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全球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系列讲座第五讲在电教礼堂举行。我校校友,中国前驻厄立特里亚、卢旺达大使舒展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我所了解的中国在非洲的形象”的讲座。讲座由亚非学院副院长孙晓萌主持。

舒展大使结合自己在非洲三十多年的外交工作,从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了非洲的整体情况,并按照时间脉络梳理了中国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在非洲形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非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双边关系的发展一直非常稳定,可以说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总体是良好的。然而,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在非人员数量的急剧增长,中非人员交往日益密切,中国人在非洲的形象却开始出现滑坡。舒展表示,部分中国人在看非洲时用的是俯视态度,把一直以来的援非工作当成是一种施恩行为,认为非洲心存感激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非洲开办企业,当道义责任与商业利润有所冲突时,很多人都选择了商业利润,这样的现实很难让非洲人对中国一片赞誉。
舒展指出,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日益复杂,原因多种多样,有非洲方面的,有中国自身的,也有欧美的因素在其中。非洲不同阶层的人对中国人的反应有所不同。维护中国在全球的形象,匹夫有责。中国人要有大国的心态,秉承中华民族虚怀若谷的优良传统,现阶段应多给非洲人民真诚的帮助,少要甚至不要回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维护中非传统友谊的基础上,真正了解非洲、理解非洲、尊重非洲,才有可能改善中国人在非洲民众眼中的形象。按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新“义利观”,我们不但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做好”中国事情,赢得人心,赢得朋友。
讲座结束后,舒展大使与同学们就中非关系前景、李克强访问非洲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互动。
舒展,1977毕业于我校英语系,曾先后在驻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南非使馆工作,2006-2013年先后出任驻厄立特里亚和卢旺达大使,曾参加翻译《现代非洲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洲通史》《第三世界:苦难•曲折•希望》《石油 金钱 权力》《并非为你打仗》《千丘之国》等十余本书,参加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九五、十五计划,并参与撰写《改造传统农业:国际经验》《正在发生划时代变革的国度:南非政治经济的发展》等书中一些章节,目前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记者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