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举办第七届中国外语教材研究前沿论坛
发布时间:2025-11-10 15:20:10 来源: 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 编辑: 花瑞

11月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主办(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第七届中国外语教材研究前沿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八大主题展开报告,探讨数智时代外语教材内容、使用与编写的前沿议题,旨在推动教材研究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

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主任孙有中教授致开幕辞。他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精心设计,宣布“中国外语教材研究高端论坛”正式更名为“中国外语教材研究前沿论坛”。前沿论坛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汇聚外语教材研究的前沿学者、探索外语教材研究的前沿问题、构建外语教材研究的前沿理论。他倡导学界共同努力,持续推进中国外语教材理论创新,助力建设更多更好的铸魂育人、启智增慧的新时代外语教材。北外英语学院院长杨鲁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主题报告环节,八位教材研究专家围绕外语教材研究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北外张莲教授系统阐述了外语类教材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应用,对思想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和趣味性六个一级评价指标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系统梳理了2010年至今国内外外语教材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及教材语种,结合两篇SSCI论文进一步介绍了实证研究方法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基于已有实证研究中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探讨了生成式AI对大学英语数智教材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涵盖教材结构、形态、学习体验、教学活动等八个维度的新形态大学英语数智教材建设框架,以及数智教材的建设路径。北外张威教授以《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为例,介绍了翻译专业课程思政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使用建议,强调思想主题学习与翻译技能培养的“双轨融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雪梅教授基于对2003至2025年国际核心英语教材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趋势,呼吁未来研究应立足本土问题,丰富研究内容、采用跨学科视角以及多种研究方法等。浙江大学王敏教授从续论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教材设计将二语习得领域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她提出了基于续论的三大教学任务设计原则,并通过具体的任务设计将上述原则操作化。北外张虹教授系统分析了2006至2024年国内外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现状及国内外研究差异,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缺乏系统理论框架等问题,强调未来研究应在构建新形态外语教材的理论体系等方面继续深化。清华大学赵燚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内容—表达—思维”教学目标的AI赋能教材使用路径和依循“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的AI赋能教材使用策略,并以《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为例,具体说明运用AI工具赋能教材使用的路径与策略。

论坛分别由北外英语学院杨鲁新教授、江进林教授、杨莉芳副教授和高释然博士主持。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同步直播,6000余人线上参会。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主题聚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