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高端学术论坛在北外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03 16:15:53 来源: 德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编辑: 花瑞

11月2日,第四届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高端学术论坛“数智时代德语学科的区域国别研究:机遇与挑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北外德语学院和国际商学院联合主办,中文学术集刊《德语国家研究》编辑部承办,北外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奥地利研究中心协办,中文学术期刊《德语人文研究(中德文)》以及国际学术期刊《中德跨文化论坛》提供支持。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外、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翘楚齐聚一堂,共探数智时代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

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贾文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北外科研处处长、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天伟主持。

贾文键在致辞中表示,北外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面对汹涌而来的数智化浪潮,北外德语学院和国际商学院成功联合申报“德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是构建数智时代“语言+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范式的主动作为,前景可期。两家学院携手以“数智时代德语学科的区域国别研究”为主题邀请学界专家和行业精英交流研讨,极具前瞻性和必要性。同时,贾文键对校友们长期以来给与母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希冀在学术交流中收获更多数智时代的治理方案,迸发出更多的人文火花,凝聚更多的育人智慧。

北外德语学院1977级校友、德国Rolux Leuchten GmbH公司创始人、中国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国赛尔富荣裕民基金理事会会长、“北外荣裕民基金”捐赠人荣裕民作为校友代表致辞。他高度认可母校开设101种语言,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一大批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倡议通过技术赋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以及社会需求,并表示将提高资助力度支持更多母校学子“走出去”看世界。

主旨演讲环节,北外德语学院校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以“德语学习和德国知识的整体性建构:培养德国通的核心支撑”为题分享了前沿观点。他强调语言是“解码”对象国的密码,指出借助外语的优势、运用一手外语资料对语言对象国和区域的历史、文化、民族性、国民性等进行系统研究,从人文学角度建立中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学术体系和知识体系大有裨益。演讲致敬学术前辈的同时鼓励学术后辈结合多学科知识建构对象国知识体系,成长为国家急需人才。交流互动环节与会专家就德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英语授课的可能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主题报告环节,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围绕“数字虚拟教师与探究式外语教学”,展示了技术赋能外语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解朴以“嵌入式建构:默茨政府对德国国家角色的重塑路径”为题,解析德国国家角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胡琨聚焦数字治理与德国经济改革,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亚欧好运集团公司创始人、集团公司总裁殷红以“钢铁驼队 比特洪流——中欧班列数智化与亚欧合作新范式”为题,介绍了行业的实践经验。

主题演讲环节,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邓耀臣以“数字人文视阈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学科理念与创新实践”为题细致梳理了数字人文作为新的研究范式赋能区域国别研究的路径。北外教授、《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夏登山围绕“量化翻译史研究的概念与方法创新”展示了学科交叉与方法论的创新探索。

论坛设置“数智与治理”“数智与人文”“数智与育人”三大平行论坛,开展深度专题研讨。

“数智与治理”板块围绕数智时代的治理挑战展开了学术思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伍慧萍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德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北外德语学院经济教研室主任徐四季分享了德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治理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徐侃解读了德国产业集群数智化转型的经验启示;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倩瑗探讨了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能源安全的应对路径;北外德语学院讲师顾苏、范一杨分别探析了数字地缘政治视角下德国芯片体系的安全化转向以及德国数字民粹主义与政治极化现象。

“数智与人文”板块围绕数智时代人文学科何去何从进行了学术探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卢铭君重审了近代在华德文报刊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任曹珊珊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党政文献德语翻译创新模式;北外德语学院讲师史良剖析了数智时代的艺术生产与美学转向;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与语言科学研究院双聘讲师万姝君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语言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交叉路径;北外德语学院教师周顾盈针对数据驱动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案例解析。

“数智与育人”板块针对数智时代文理融通型人才培养分享了经验和学术思索。北外德语学院外交教研室主任李文红解析了区域国别学视域下跨文化数字协作能力的培养体系建构;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汪亚利介绍了“德语+车辆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北京工商大学数字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穹分析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治理的机遇与挑战;北外德语学院副教授于芳阐述了从知识传递到智慧生成的课程改革思路;北外国际商学院研究生教学与教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军展示了北外锻造‘语言+技术’全球数据破局者的实践成果。

平行论坛结束后,北京大学李昌珂教授、同济大学伍慧萍教授以及北京理工大学汪亚利副教授代表三个平行论坛围绕研讨主题在总会场进行了分享交流。

北外国际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冯刚,德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吴江,德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张晓玲,国际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思飞、副院长邵明星,德语学院副院长寇蔻参与论坛并承担主持工作。冯刚代表论坛主办方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届论坛通过多维度议题设置与跨领域交流,实现了学术理论与产业实践、传统研究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凝聚了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共识。未来,北外德语学院和国际商学院将持续依托学科优势,深化论坛成果转化,推动区域国别研究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与中外务实合作。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系统展现了数智时代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丰硕成果,搭建了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的交流平台,为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