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举办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系列人才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4 13:48:42 来源: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编辑: 花瑞、邱显锋

10月21日至22日,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大会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了以“区域国别研究的交叉与创新”“人工智能与国际教育”为主题的两场人才交流活动。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参加活动。

区域国别研究交叉创新引智 全球学者共议学科发展路径

“区域国别研究的交叉与创新”人才交流活动由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承办。活动汇聚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澳大利亚人文学院,以及全球数十所顶尖高校、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活动开幕式由赵刚主持。

北外“区域国别研究交叉创新引智基地”揭牌仪式在活动上举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外国专家服务司司长聂生奎莅临指导。贾文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斯里兰卡贾耶瓦日德纳大学校长帕特玛拉尔·马纳吉、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校长巴拉巴斯·纳旺圭发表致辞,并共同为北外“区域国别研究交叉创新引智基地”揭牌。他们表示,在当今世界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深化跨学科、跨文化区域国别研究,对于促进全球治理、增进文明互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北外“区域国别研究交叉创新引智基地”是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建设基地,旨在通过引进世界级学术大师与科研团队,同国内骨干力量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区域国别学研究范式创新突破,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基地的成立标志着北外在整合全球顶尖智力资源、构筑国际化学术高地方面又迈出关键一步。

活动围绕区域国别学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探索展开深度对话。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大卫·卡特阐述了区域研究作为跨学科载体的重要作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周质平分析了全球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教授谢里夫·加利·易卜拉欣从跨学科视角探讨了中非合作的学术内涵,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任晓梳理了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最新进展。来自阿尔及利亚、德国、法国、阿根廷、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学者分别就中阿关系、非洲语言标准化、多语学习、全球公共卫生等议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区域国别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的多元交叉特性。在“处于十字路口的区域研究”圆桌讨论中,数十位嘉宾就如何超越传统研究范式、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全球知识体系进行了热烈研讨,为未来学科发展提供了富有洞见的思路。

本次人才交流活动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与人才交流盛会,更通过“区域国别研究交叉创新引智基地”的设立,为中国区域国别学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现了北外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与担当。

 

人工智能与国际教育 共探教育未来新篇章

“人工智能与国际教育”人才交流活动由北外教育学院、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网络教育学院承办。活动汇聚了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高层次专家学者及10余名海外高校院所负责人。活动开幕式由赵刚主持。

开幕式上,北外与英国基尔大学合作举办的“教育技术与人工智能”硕士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标志着两校在国际教育领域合作迈入新阶段,项目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科技人才提供优质平台。

贾文键在致辞中强调了人工智能对于国际教育变革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北外作为中国外语教育的领军者,始终致力于探索前沿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凝聚全球智慧,共同应对挑战。英国基尔大学副校长唐娜·李表示,人工智能推动了教学模式、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性的深刻变革,为国际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她高度评价了英国基尔大学与北外的合作成果,期待双方通过“教育技术与人工智能”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共同培养引领未来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随后,现场举行了“人工智能+外语教育产品及期刊”路演展示。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唐锦兰分别介绍了《语言与智能》和Journal of China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语言智能教学(英文)》)两本学术期刊。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博士李凌霄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语言学习、教学评估、课程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集中呈现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与研究进展。

活动期间,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国际教育”作了18场专题学术报告,研究领域涵盖教育技术、人工智能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等方向,充分展示了跨学科合作的国际视野。第一天的主旨发言由李佐文主持,重点议题包括LingTutor与探究式学习、AI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问题、AI素养的定义与AI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生成式AI与高等教育的挑战等。第二天的主旨发言由唐锦兰主持,主要聚焦AI在教育中应用的伦理准则、AI与语言教育的未来变革、AI在翻译人才培养中的挑战、AI与全球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生成式AI的合作与共谋挑战等。

活动设置两场圆桌讨论,主题分别为“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在多语言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由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教授孔蕾、网络教育学院博士屠希亮主持。来自韩国外国语大学、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巴西圣灵州联邦大学、厄瓜多尔玻利瓦尔大学、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就数字化教育转型路径、AI技术在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等议题展开热烈交流,为国际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多元视角。

本次活动通过主题报告、圆桌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有效促进了人工智能与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对话和成果共享,为推动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跨学科创新研究搭建了重要平台。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为全球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宝贵机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全球教育生态,国际合作与跨文化交流在此进程中至关重要。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人才展洽平台。北外依托该平台,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项目签约、合作洽谈、路演展示等系列标志性活动,深化国际理解,促进全球对话,积极构建国际学术合作与人才交流新格局,为加强国际合作与文明互鉴、推动全球人才共同发展积极贡献北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