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及《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有关部署,加快构建高质量教材体系,今年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发挥引领作用,举办“卓越·赋能教材建设计划”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全国外语教材建设水平。系列活动由教材处协同外研社共同策划实施,共举办13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多维度内容设计与专业分享,为外语教材编写和使用提供政策解读、技术路径与实践范本,吸引全国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外语学科负责人及一线骨干教师近4000余人次参与。
多语种版培训赋能,推动中国教育理念国际传播
北外举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版使用线上培训。《讲义》中文版编写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高地系统阐述了《讲义》的编写历程、基本定位、核心内容与重要内涵。外文版定稿人北外法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戴冬梅、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张朝意、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院长常福良、扎耶德阿拉伯语与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薛庆国分享了多语种版的翻译出版背景、翻译原则及使用建议。“理解当代中国”四个语种虚拟教研室牵头人辽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晓敏、上海外国语大学于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侯宇翔分别组织了研讨交流。教材处副处长李颖介绍了《讲义》多语种版本使用探索的北外经验。专家们认为,《讲义》多语种版为高校外语专业课堂教学提供了权威丰富的素材,深化对中国教育理念的认识,此次培训交流能够帮助任课老师把准吃透内容、提高教学能力,有效发挥《讲义》外文版的育人作用。
实践经验分享,解读教材编写与创新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许家金、北外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傅荣、俄语学院黄玫、英语学院杨莉芳、德语学院李婧、外研社资深编辑王媛围绕数字教材建设与外语教材编写分享了经验。专家们深度解读教育数字化政策导向,介绍建设现状,展示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开发中的赋能作用及实现路径,分享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的创新方法,为外语教材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兼具政策高度、实践深度与技术前瞻性的思路和宝贵经验。多语种专家结合经典教材,从理论应用、编写经验、修订思路等维度展开,强调设计与编写需融入前沿教学理论,兼顾系统性、实用性与趣味性,应该完善练习体系推动经典教材的传承与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教材体系构建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主任孙有中分享中国原创性教材建设思路。他立足新时代外语教育要求,阐述原创教材在服务国家教育战略、培养高端外语人才中的作用,探讨中国特色外语教材体系构建路径。北外英语学院张莲聚焦外语教材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应用,阐述编写需满足的学术性与实践性标准,倡导通过评价研究与编写实践协同,助力外语教材从经验型编写向循证型研发转型。外研社资深质管编辑杨学义介绍教材地图问题注意事项,强调其不仅涉及地理准确性与教材质量,更是教材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
未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将持续以国家发展需要为指引,立足学校发展全局,进一步加强与出版机构等单位的协同合作,围绕教材内容创新、使用研究、技术融合、质量规范等核心议题开展更多实践探索,深化系列活动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外语专业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