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未来:AI时代的专门用途外语教育”前沿论坛在北外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15 16:14:33 来源: 教务处 编辑: 郭玮

7月1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专门用途外语研究》编辑部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智启未来:AI时代的专门用途外语教育”前沿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120余名专家学者、一线外语教师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专门用途外语教育的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新时代专门用途外语教育改革与实践注入新思想、新动能。

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外语教育尤其是专门用途外语教育,将从“语言教学”升级为“话语赋能”,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培养新时代全球英才的核心引擎。在AI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专门用途外语教育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课程体系的“强关联”、培养模式的“深融合”、教师角色的“再升级”三方面持续发力。

专家主旨发言环节,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与ESP教育的新机遇”为题,提出ESP教育需构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学科自信、人才自信”,主动服务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的话语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峰教授聚焦“AIGC 背景下语料库与学术英语研究”,系统阐释生成式AI如何赋能学术语料分析,为学术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与新视角。

专家论坛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教授围绕AI时代专门用途外语教育的挑战与突破展开对话,从专业语言能力培养、构建“产业界—学术界—科技界”联动的人才培养新生态、专门用途外语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剖析了专门用途外语教育在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和改革路径。

专题分论坛设“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和“职业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两大板块,覆盖多语种、多场景的教育实践探索。在“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分论坛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运博教授分享了复合型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经验,北外洪晖博士以商务法语为例探讨了文化内核重构,北外叶志良教授系统阐述了葡萄牙语专业“经贸葡语”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国政法大学田力男教授深入分析了法律翻译教学的智能化转型路径,北外吴旻雁教授全面解析了阿拉伯语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天津外国语大学邬波老师创新性地提出了AI时代经贸俄语教学改革方案。“职业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分论坛聚焦职业场景中的外语教育革新,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闫晗提出了“语境智能重构语用教学场域”的理论框架,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张玉双分析了生成式AI下高职外语教师角色转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赵欣分享了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远展示了AI赋能的跨文化职业语用能力培养方案,北京邮电大学付慧琳探讨了专门用途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型,北京外国语大学邓致远探索了语块理论在专门用途外语词汇测试中的应用,东北大学刘怡分享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学术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分论坛研讨结束后,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作“教育智能体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主题发言,围绕教育智能体在外语教学场景的具体应用展开分享,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思路。

在“期刊论文发表专题”环节,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解析了“论文选题的创新空间”,北外科研处处长张天伟教授从“投稿与审稿双重视角”分享了学术写作的技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期刊分社社长孙凤兰教授探讨“智能技术驱动下的论文发表机制创新与路径重构”,助力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

论坛闭幕式上,《专门用途外语研究》主编、北外教务处处长李莉文教授作会议总结。她表示,本次论坛汇聚学界智慧,回应了AI时代专门用途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突破,总结了多语种、多场景的实践与研究经验,为推动专门用途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明确了路径。自创刊以来,《专门用途外语研究》致力于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和研究,为推动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次论坛的举办促进了专门用途外语教育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与会学者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积极转化论坛成果,通过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着力培养语言能力扎实、专业素养深厚、科学思维突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