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第二届“跨界·融通:智能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舆论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智能与计算传播专委会提供学术支持。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新闻传播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国家安全学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智能时代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的跨学科融合议题,围绕当下发展现状与未来演进方向展开深入研讨。
刘欣路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国际传播生态,要求打破学科边界,推动语言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区域国别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应对智能时代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外在语言资源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希望本届研讨会成为思想碰撞、方法创新与学术合作的起点,为构建更加公正、包容、合理的智能国际传播新秩序贡献智慧与力量。
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毅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构国际传播的学科逻辑与实践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范式转变与学术挑战。她从“认知本体、研究方法、价值目标”三个维度出发,呼吁学界以跨学科协同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重新思考新闻真实性、传播主体定义、数据分析能力与价值导向等核心问题,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国际舆论治理、人才培养及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建构等关键议题,凝聚智慧、交融方法,在“跨界”中寻求答案,在“融通”中开创未来。北外国际舆论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智能与计算传播专委会理事相德宝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本届研讨会以“跨界·融通”为核心理念,深刻探讨国际舆论生态的演变、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及国际秩序的变革,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汇聚新闻传播学、语言学、政治学、区域国别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搭建高水平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智能时代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
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中国人民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彭兰分别就跨国民意调查、世界公理、国际传播理论建设、智能鸿沟等作专题发言。
本届学术研讨会共设三场主旨论坛及“人工智能与算法治理”“国际舆论与传播技术”“国际传播与文化认知”“全球治理与传播战略”等四场分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顶尖专家、知名学者、业界行家及优秀青年学子100余人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