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帮扶云南鹤庆项目“歆鹤外语教育平台”投入使用
发布时间:2020-08-14 09:34:43 来源: 档案馆 编辑: 郭玮

    8月13日,我校在对口扶贫县份鹤庆援建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歆鹤外语教育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袁军为歆鹤平台揭牌,慰问正在平台参训的鹤庆英语教师,并与承担远程培训指导的外研社专家和外研社副总编辑王勇视频互动。“歆”“鹤”二字,分别取自我校教育扶贫项目“歆语工程”及鹤庆县名,旨在突出我校学科优势,树立帮扶品牌,推动鹤庆教育事业兴旺发展。

    自2013年承担对口鹤庆县的专项扶贫任务以来,我校在“研究咨询、文化艺术下乡、干部师资培训”三大专项扶贫任务上持续投入。经过多年积累与探索,我校于2019年年中决定,依托鹤庆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北京外国语大学歆鹤外语教育平台”。该平台配备有一部大尺寸触摸屏会议系统、十六台电脑及二十套桌椅,具有网络交互、音像采集、同屏协作等功能,可以承担现场及远程中小型培训、授课、会议。

    作为北外与鹤庆帮扶合作的成果,歆鹤平台室内不仅展示有我校校徽、校名等标识系统,摆放陈列我校历年捐赠的图书,也遵循鹤庆白族民居“青瓦、白墙、照壁”及“题词、绘画、楹联”的传统习俗,在背景墙上描绘了一幅鹤庆山水景观——“玄化晓钟”。鹤庆历来文教昌明、人才辈出,素有“文献名邦、风清俗美”之誉。明朝正德年间,鹤庆将城内玄化寺大部分基址改建为文庙及玉屏书院(历经明、清、民国三代,玉屏书院发展为今鹤庆一中)。玉屏书院与玄化寺比邻而居,学生在晨钟暮鼓之中朗朗读书。如今玄化寺已不复存在,但“玄化晓钟”则作为古代“鹤阳八景”之一,仍然留存于鹤庆人民的集体记忆之中。
    投入使用后,我校对口帮扶鹤庆工作将依托歆鹤平台开展面向鹤庆干部教师的各学科、各层次的专业培训,在鹤支教研究生也将利用周末及节假日面向鹤庆师生读者开展各领域的培训、讲座、报告等文化活动。“歆语工程”项目曾于2010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晖教育奖。“歆鹤”作为“歆语工程”的子品牌,将在新时代为我校履行高校三大职能,参与国家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鹤庆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宝明、副县长杨志国,鹤庆县副县长、我校挂职干部姚胜,我校后勤党总支书记潘华珍、保卫处副处长李勇、校团委书记岳洋、组织部副部长鞠丹、就业创业中心主任吴玫等参加揭牌仪式。杨志国代表鹤庆县向我校赠送了鹤庆籍画家梅家红所绘的鹤庆山水画《玄化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