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4日和30日,教务处在逸夫楼举办2018年度本科教学观摩及研讨会。全校各院系主管本科教学负责人,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课型组组长及年级组组长约140人参加了会议。
副校长贾文键在开幕词中表示,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结合,是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创新课程的重要手段,也是本学年学校重点推进的工作。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慕课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我校作为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发起单位,应在慕课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希望各位教师抓住宝贵的研讨机会,与专家展开深入交流,以慕课建设为契机,旨在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慕课建设,提高混合式教学水平。将学校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17日下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建华的主持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务中副教授为我校教师做了题为“‘导客为主’: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报告。他从思政课“四个转变”理念入手,提出了“导客为主”的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听说读写行”的教学措施。他就慕课视频对思政课教学的意义谈起,分析了“导客为主”教学模式针对的两个教学误区,并指出了该模式的教学关键。最后,他以实例向教师们展示了慕课形式下该模式“即时、结课和长期”的三重实效性。
24日下午,在教务处处长金利民的主持下,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刘晓雨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线上语言教学资源建设的“四化”原则”和“汉语慕课和翻转课堂”的讲座。赵杨认为,互联网是工具,应为教学所用,而不应为之所困,现实有限的时空条件,催生了慕课这种教学方式。线上语言慕课建设应遵循“碎片化”“素材化”“可视化”和“叙事化”的原则。刘晓雨讲述了慕课的三种类型,并以“汉语入门”课程为例讲述了慕课拍摄过程中的课程设计、课程讲授、课程内容、同步配套教材等问题。她从平台、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解读了慕课修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谈了自己采用翻转课堂的体会。
30日,在专用英语学院教师翟峥的主持下,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董剑桥教授做了“外语慕课的智慧应用与慕课视频摄录面面观”的讲座。他认为学校有效开发慕课的关键在于了解其本质与特征,把握其赋权学习者的初衷与局限,尤其要明晰泛教育传播模式与学校教育模式的异同以及慕课运行操作与现有教育机制的磨合与冲突。教师开设慕课不只是展示所知所能,不宜照搬传统课授模式,无论是课件设计还是视频录制,都应以个别化、个性化学习设计为导向,尽量利用技术贴近学生,创设可视化、可交互、可对话的学习氛围。慕课不是传统课授的终结,而是其返璞归真的技术再生。
三场观摩研讨活动内容详实,信息量大,各位专家从多角度解读了慕课的发展历程,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慕课录制的技术要领以及慕课与思政课、专业课等结合情况。问答环节,与会教师与专家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今后,教务处将依托外研社Unipus数字化智慧教育平台,大力推动条件成熟的学院和教师开展慕课建设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教师队伍成长和优质外语慕课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