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与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德黑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伊朗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06 16:22:02 来源: 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 编辑: 郭玮

    10月30日至31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和我校共同举办的“国际儒学论坛——德黑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中伊两国大学、学术机构、研究院、社会组织以及研究儒学、哲学、历史、文学、国际关系等方面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塔巴塔巴伊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Zakiani,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政治文化事务参赞尹海刚,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李文亮,我校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张西平分别致辞。张西平全面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情况,介绍了我校亚非学院波斯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伊朗两国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合作概况进行了梳理,对以后两国高校和学术机构加强人文学术交流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我校作为主办方之一,不仅参与了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我校学者也积极参与了论坛的学术活动。张西平教授、阿拉伯学院薛庆国教授、亚非学院于桂丽副教授分别发表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伊朗》《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传统价值观比较》《论孔子与萨迪的教育思想》学术论文。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的长青学者任大援、亚非学院波斯语专业的穆宏燕教授、王莹讲师分别提交了《法籍伊朗学者玛扎海里对汉学研究的贡献》《波斯经典<玛斯纳维>在中国东乡族中的传诵》《波斯游记文献对中国形象的历史记述》。在两国文献著作中,书写和见证了中伊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这些论文显示出北外在人文学术研究上的实力和水平,受到与会学者的关注。于桂丽还为大会提供了语言支持——波斯语同传,她高水平的同传翻译以及不辞辛劳的工作态度受到中国和伊朗两国学者的高度评价。会议期间,她还与伊朗著名评书演说家西密女士共同表演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片段,体现人心向善是各民族人民共同追求目标。
    此次会议以“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对话”为主题,中伊两国学者紧紧围绕中国与伊朗文明交流的历史与启示、中伊思想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比较研究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会议是在中伊两国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两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时性。双方学者不但交流了学术,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中伊学者人文交流平台,将进一步拓展两国人民之间人文交流的范围。

 


    本次会议是我校与国际儒学联合会近年来联合在国外举办的高端学术会议,是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对话活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分别举办了“国际儒学论坛——威尼斯会议”“国际儒学 论坛——布加勒斯特会议”。2016年12月10日至12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秘鲁圣马丁大学、秘鲁中华通惠总局联合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利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圣马丁大学举行,北外作为协办单位积极参与了会议组织工作。
    “国际儒学论坛”是北外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合作,站考中华文化传播,讲好“两个故事”,即讲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而采取的切实措施。该论坛不仅成为国际儒学联合会的知名学术品牌,也成为我校推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学术成果。

 

(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