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对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摄影作品收藏展”在我校图书馆举行开幕式。本次展览由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中国特稿社(新华社)、我校图书馆协办。
中国特稿社编辑部主任、我校原英语系校友全晓书,中国特稿社摄影主编、我校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曾璜,中国日报驻香港记者、北外-博尔顿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项目教师D.J.Clark(克拉克),新华社摄影记者、我校原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校友崔新钰,我校党委副书记赵旻以及自中国特稿社、《影像视觉》杂志等媒体代表应邀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何辉教授主持。
赵旻表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照相进入寻常百姓生活创造了条件,也催生了人们对摄影艺术更高的追求。北外在摄影传媒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在未来也将会进一步推动视觉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此次展览对新兴的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一个里程碑,对北外是一场文化盛宴。赵旻对为此次展览做出贡献的师生、校友、各界人士致以感谢,预祝本次展览圆满成功。
本次摄影展总策展人,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章晓英表示,摄影是21世纪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举办这样的展览不仅可以建立新兴传媒学院的视觉文化传统、提升学院声誉和影响力,还有助于凝聚优秀校友,激励年轻学子。最后,她宣布成立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视觉传播研究中心。据悉,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在下学期起开设视觉传播系列讲座课。
全晓书代表协办方致辞,她回忆了在母校的难忘学习生活,并肯定了北外人在中国特稿社取得的骄人成绩,希望北外可以为中国特稿社输送更多人才,开展更多活动。
摄影师代表、中国日报驻香港记者D.J.Clark(克拉克)在发言中提到了目前摄影报道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北外-博尔顿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项目教师,他为北外处在摄影报道的前沿感到自豪。本次摄影展执行策展人、中国特稿社摄影主编曾璜在发言中感谢了发掘并培养自己的新华社老师和本次参展摄影师,并预祝本次影展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摄影记者、摄影师代表崔新钰在发言中感谢了母校的培养和恩师的教导,并分享了自己在中东进行摄影报道的经历。
本次摄影展是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两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参展的摄影家将作品捐赠供学院永久收藏和展出。参展摄影师均有一个共同身份“北外人”,他们或是北外的毕业生,或是在北外教授摄影的海内外资深从业者。在参展的17位摄影师中,多人曾获得国内外重要摄影比赛奖项。他们是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荷赛)专家、评委和获奖者D.J.克拉克、王景春、常河、吴晓凌和杨恩泽;普利策奖入围者袁峰力;美国《自由论坛》新闻摄影比赛和中国新闻奖获奖者曾璜;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者金良快、李睿;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获奖者沈伯韩、崔新钰;新华社驻外摄影记者才扬和李芒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悦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摄影教师Sharron Lovell(小文)、王晶和江浩。
每张优秀的摄影作品背后都有值得挖掘的故事,透过这些摄影作品,观众仿佛与摄影师一道亲历历史,感受事件、体味人生悲喜。在风行“快餐文化”的今天,这些凝固历史瞬间的影像也定格着其与观影者之间的时空。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