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非特色纠纷解决机制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我校副校长贾德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代表陈建,“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首期研修班”学员代表、尼日利亚(拉各斯)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法律顾问奥卢•塞安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辞。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部长谷昭民主持开幕式。我校法学院院长万猛致闭幕词。
与会的中外专家认为,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全面发展亟需法律支持、引领和保障,特别是在纠纷解决机制方面的创新。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这是特色,也是优势,更是共同发展的巨大资源,应成为中非特色纠纷解决机制构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学者们一致认为,非洲法律以习惯法为特色,内容复杂,呈现很强的地域性和多样性,以约定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符合中国企业的利益诉求。而国际上一些主要的仲裁机构在仲裁文化、仲裁费用、距离便捷等方面难以满足中非合作的实际需求,建立具有中非合作特色的仲裁新机构、新规则符合中非双方共同利益。
研讨会通过了《关于共同成立“中非联合仲裁中心”的倡议书》,对中非特色仲裁规则草案进行了深入研讨,迈出了构建中非特色纠纷解决机制坚实的一步。这是具有开创性与前瞻性的法律实践,既符合积极主动发展中非友谊和经贸利益的宗旨,同时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仲裁领域的话语权。研讨会期间,万猛教授还宣读了刚收悉的来自非洲兄弟仲裁机构的贺信。
“中非特色纠纷解决机制研讨会”是在“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首期研修班”期间由我校、中国——非洲法律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一次大型研讨会。研修班期间还举行了“中非投资贸易法律研讨会”。两次研讨会成功的举办,推动中非法律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法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