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语工程”湖南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英语师资培训举行
发布时间:2009-09-02 14:26:05 来源: 共青团北京外国语大学委 编辑:

 7月21日,由湖南省教育厅、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歆语工程”湖南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英语师资培训暨北外大学生“我爱我的祖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委党校隆重举行。
     湖南省副省长郭开朗,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市长赵小明,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表了讲话。启动仪式由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主持。
    张家界市市长赵小明首先向参加启动仪式的领导、专家、学员和志愿者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辞。
    湖南省副省长郭开朗介绍了此次湖南省教育厅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歆语工程”师资培训暨北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联姻的情况,感谢北外的专家教授和大学生志愿者冒着高温酷暑,千里迢迢赶赴教学一线,让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广大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为提高广大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学水平所作出的贡献。郭省长同时希望参加培训的民族地区学员好好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切实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教学水平,为振兴民族地区基础英语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力将湖南省打造成为教育强省。最后,郭开朗副省长用英语向受训学员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是抓住难得的机遇向北外的专家教授学习;第二,放下包袱,转变角色,大胆求学,利用培训提高外语综合水平;第三要学以致用,为湖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杨学义书记受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北外校长郝平同志的委托,代表学校对湖南省教育厅为此次北外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的大力支持和细致安排表示感谢,希望参加社会实践的师生切实增强爱国意识和国情意识、增强民族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求参加培训的北外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者倾尽全力,为少数民族教师提供最好的教学和培训,要求参加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发挥所学所长,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传播“歆语”,切实“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为促进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外英语学院副教授戴宁老师、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华塘初级中学余洋老师、北外学生志愿者王琳分别代表师资培训授课专家、参训学员和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支教活动的大学生发言,表示将竭尽全力,不负重托,完成好“歆语工程”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
    此次培训和志愿者支教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材全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提供。启动仪式上,外研社社长于春迟代表外研社向湖南省民族地区赠送了价值十万元的精品教材和图书。
    仪式最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组长曹文泽与湖南省教育厅廖湘生分别代表北外和湖南省教育厅向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授旗,宣布此次活动正式启动。
    负责此次师资培训项目整体组织协调工作的湖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王玲、副处长祁怀好,负责此次师资培训、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协调联络工作的学生处副处长丁浩、人事处处长刘厚广、团委副书记龚波,为此次培训提供全部课程教学支持的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理事长王勇,负责此次师资培训项目总协调工作的张家界市教育局局长彭红、副局长刘开吉,此次师资培训承办单位张家界市委党校副校长彭发勇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针对英语教育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相对薄弱滞后的现状,推出的以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支教帮扶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扶贫系列计划,“歆语工程”迄今已与河北平山革命老区、北京市郊区县等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师资培训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支教合作关系,自2006年以来,为上述地区培养了千余名中小学骨干英语教师;2009年又克服重重困难,冒着洪水、道路塌方的危险,向四川省“5.12”地震灾区派遣了志愿者参加灾后基础英语教育重建工作。此次“歆语工程”与湖南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联姻,是“歆语工程”首次向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提供教育扶贫,在以往帮扶“老区”、“贫困地区”、“灾区”的基础上,将帮扶的范围扩大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扶贫的基础上,又赋予“歆语工程”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建设和谐美好家园的深刻内涵。
    为加大湖南省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逐步提高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湖南省教育厅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08年12月签订了《关于实施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的协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共同实施“歆语工程”义务教育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人才和资源优势,支援湖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每年培训100名左右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此基础上,双方又签订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每年暑期派遣优秀本科生、研究生赴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提供长期志愿支教服务。
    湖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数和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有68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涵盖56个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群山环抱深处,交通不便,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此次英语师资培训立足于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参训教师来自湖南省18个民族县(市、区)和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包括了土家族、苗族、白族、黎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占到参训教师总数的90%以上。从7月21日到8月1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核心组成员、资深英语教师培训专家、特级教师组成的师资培训专家队伍将将对100位学员进行培训为期20天的培训,从英语语言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两个方面,全面、扎实地提高参训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从7月21日到7月30日,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60名优秀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志愿者将分赴桑植、凤凰两地,运用所学所长,为3000余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登台讲课,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游戏,努力提高当地中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学习兴趣。
    此次“歆语工程”湖南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英语师资培训暨北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创了一流高校以智力支持地方建设、建立和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新模式:在师资培训和志愿支教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业务水平将得到巩固和提高;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也将得到课本上永远无法学到的宝贵体验和经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各民族专家和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和中小学生之间也更将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尊重,缔结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推进的“我爱我的祖国”的主题要求开展的。教育部副部长、我校校长郝平,党委书记杨学义亲自担任社会实践的顾问并给予全力支持。学生处、团委作为职能部门全力做好准备、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党校办、党委宣传部、人事处等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