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非英语国家汉语师资培养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发布时间:2010-04-13 15:26:53 来源: 中文学院 编辑:

由北外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和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联合举办、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全国首届非英语国家汉语师资培养研讨会,2010年4月9日上午在我校办公楼配楼召开。我校校长陈雨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汉办师资处处长杨金成、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赵金铭、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主任宁继鸣、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晓慧、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魏崇新,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60多位专家和教师出席,校内外众多学生参与旁听。
 

 
在开幕式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赵金铭、对外汉语界知名专家李晓琪、李泉先后做大会主题发言。赵金铭教授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本质和特色》中,着重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李晓琪教授在《非英语国家汉语师资培养课程思考》中,通过对美国大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ESOL)研究生课程、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MTCSOL)课程与北大-韩国梨花女大合作办学的“汉语国际教育”双学位(TeCSOL)课程三者的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课程的设置体系中的缺失,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李泉教授在《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中,对现有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应建立针对国际汉语教师的不同层次的标准要求。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分专家组、A组和B组进行讨论。专家组以汉语师资培养中的实习问题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问题为讨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刘芳芳老师的《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MTCSOL教育实习模式探索》和崔立斌老师的《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分别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实习模式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课程模式。此外,与会专家还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展开讨论,针对《方案》中存在的疑问,教指委的各位专家给予了相应解答。
 

 
其他两组的讨论也都呈现出多领域、多角度、多方法的特点。各组发表的论文不仅涉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问题,还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商务汉语教师培养等问题;不仅涉及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所应涵盖的基本内容,而且涉及国内教师和海外本土教师的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不仅有理论层面的探讨,还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方法的交流。另外,专家们在讨论还提出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比如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文化课、 母语背景不同的汉语教师是否应该放在一起培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和把握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关系等等。赵金铭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出,要正确区分国际汉语教育实习和实践的两个不同概念;要把“汉语”和“教师”两个元素作为衡量“合格汉语教师”的标准;国际汉语教育首先不是传播文化,但在教学实践中又自觉不自觉地介绍中国文化,而要完成这一使命,不仅要关注受众对象,更要运用好能为人接受的话语和方法。#p#分页标题#e#
 

 
本次研讨会的论文角度新颖,分析深入,敢于直面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