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校70周年校庆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我校管理大会相关精神,提升我校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年。学校各部门以校庆为契机,秉承“以一流管理争创一流大学”的工作理念,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进管理服务质量,解决了一批与我校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推动了全校管理服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保卫处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在精心规划的基础上,今年特别在东院一号楼及西院网球场旁边新开辟两个临时停车场,方便居民停车,有效地缓解了车位紧张的局面。为了解决8、9、10号家属楼一直以来存在着社区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本学期保卫处和居委会在充分征求三栋楼住户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三栋楼西侧布置隔离设施,对三栋楼进行更加有效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居民的赞扬。学校防火安全工作一直是保卫处关注的重点,今年保卫处又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检查,建立安全隐患台账,保障消防设施完备有效,努力消除火险隐患。本学期保卫处制作了“消防安全温馨小提示”,并发放到各个学生宿舍;联合中文学院成功地举行了一次消防疏散演习,一千多名中外学生和老师参加了演习,为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外,保卫处今年还分别对西院德语楼后主干道及塔楼北侧道路进行加宽;并配合基建处即将对学生8号公寓进行改造,在外侧加装逃生梯,确保消防应急通道畅通;及时维护、完善校园安防监控设施,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财务处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推出财务服务六项准则,通过“三大禁令、三大提倡”,即禁止任何原因的争吵、禁止不理不睬的“冷暴力”、禁止当面处理私务;提倡来有来言、提倡等有回应和引导、提倡走有去语,有效地规范了服务行为,服务态度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为了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财务处还实施了服务专员制度,指定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作为各院系部处的服务专员,定期上门交流沟通,答疑解惑,将最周到直接的服务送到了基层各单位。在管理方式上,财务处以严格预算制为龙头,狠抓预算编制与执行,在确保学校教学科研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以结构优化为目标,以适度从紧、大口径、弹性支出为指导方针,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及使用效率,增加了年终可用结余,显著减少了债务规模。由于在预算管理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我校还获得了教育部2011年度预算管理绩效奖励500万元。

基建处今年主抓学校图书馆改扩建和综合教学楼两大基建工程的项目管理,为两大工程制定了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并分别成立了图书馆工程项目部和综合教学楼工程项目部。在工程管理方式上,基建处制定了详细的“基建工程管理措施”,明确了各参建单位的管理目标、职责范围,有效地增强了参建单位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今夏降水频率高,雨量大的不利条件下,各参建单位克服管道渗漏、基坑淤水等实际困难,在安全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确保了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据悉,图书馆工期目标为660天,计划2012年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综合教学楼工期目标为697天,计划2013年7月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届时,学校建设 “绿化、美化、数字化、人文化、国际化、低碳化”六化校园的目标将得到进一步落实,我校综合办学条件和校园面貌将有极大改善和提高。
资产处在做好对学校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探索解决青年教职员工住房问题的新途径。2011年上半年,资产处开始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为青年教职员工牵线搭桥,在校内寻找租赁房源,为青年教工带来了便利和实惠。资产处专门在数字北外上成立“房屋租赁”平台,一方面对有租房需求的青年教工进行登记,另一方面主动拓展房源,主动和有房出租的老师取得联系,为青年教师和房东之间做好沟通和服务工作。截至目前,资产处已经联系住房12套,妥善安排了15位青年教工的住宿问题。资产处将在巩固现有房源数量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房源的数量,扩大平台的辐射面,将这一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工生活。

后勤管理处今年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围绕师生关心的就餐问题陆续出台多项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其中,供餐时间全面延长;供餐结构进一步调整,增加饭菜品种,推出大小份菜品,增加中档、低档菜肴的品种数量,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定价机制接受监督,明码标价,价菜相符、价质相符,坚决杜绝现金支付现象;同时后勤管理处要求每位员工佩戴工牌,微笑服务,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全面提高食堂服务质量。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提升的持久性,饮食中心还与校学生会权益部合作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力争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此后勤管理处还先后就宿舍管理、校园环境、供暖供电等工作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要求全体后勤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校医院今年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受到了患者的欢迎。针对我校社区离退休老人多,空巢老人多,患者行动不便的特点,校医院特地指派专人负责为80岁以上老人及空巢老人进行定期巡诊,及时进行诊疗服务。为了方便有输液要求的老年患者,校医院还特别在西院设立输液室,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为使健康服务不留死角,校医院推出了家庭医生式服务计划,学生按宿舍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建立健康档案。寝室长负责本宿舍学生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中心取得联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医院还长期在学生中间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发展学生为“健康使者”,传授基本医疗常识,在学生中起到了健康传播者的作用。

图书馆今年注重增进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探索宣传新方式。通过借助“人人网”、数字北外等传播平台推送馆藏资源和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宣传效果;同时,图书馆先后举办“迎七十华诞 树阅读新风”图书馆宣传服务月活动,开展培训、读者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工作,使馆藏资源被更多读者所了解,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作为学术研究重要的资源库,图书馆积极助力教学科研,深化学科服务。今年,图书馆建立了学科联系人制度,为我校英语学院等10个校内单位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还举办了“北京地区学科服务和参考咨询前沿研讨会”,邀请清华、北大等20余家高校图书馆的80人参会,就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发展、参考咨询前沿等主题进行研讨,更好地揭示了馆藏资源,服务教学科研工作。
信息技术中心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又有新举措,完成了全校无线网的铺设,并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密切配合下,确保数字北外2.0正式上线,成为服务校园教学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数字北外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部门管理,完成了上网认证与数字校园社区门户的融合,实现了登录数字北外即可上网、一个账户漫游全校的便捷应用。同时,数字北外还是一个全校共享的基础平台,通过整合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例如教务在线、科研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使用户只需登录数字北外,即可畅游各个业务系统。此外,数字北外2.0充分学习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料发布与交流途径。一系列新增功能为师生拓宽了沟通与交流的渠道,为繁荣校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过去的一年,我校管理部门勤奋进取、勇于开拓,不断推进管理方式创新,为我校实现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展望未来,各部门将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契机,通过打造一支训练有素、充满激情的管理和服务团队,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将工作落到实处,使我校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记者 彭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