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985”创新平台 布局“十二五”规划,不断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回顾2011”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11-12-28 09:33:44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郭玮

    2011年,我校成功入选“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一年来,学校立足“985”平台建设、科学布局“十二五”规划,强化“教学立校、学术强校、人才兴校”的发展战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


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保障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011年,学校以“985”平台建设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夯实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有效保障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入选“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高校以来,学校以“国家战略丞需非通用语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非通用语学科布局的调整和学科专业建设。2011年,我校申请增设孟加拉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祖鲁语、拉丁语等5个语种。在对非通用语学科布局进行调整的同时,我校还不断加强非通用语的整体教学平台建设,经过积极筹备和努力,“北外欧盟国家语言教学与研究平台”建设方案已基本完成,初拟于2012年5月召开“北外欧盟国家语言教学与研究平台”正式启动大会。同时,“亚非语种群学科专业建设平台”的各项论证工作也已开始启动。
    为继续深入探索拔尖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继续扎实推进《北外国际化人才战略培养计划》的实施。在全面总结英语学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11年9月开始在全校外语专业全面实施。经过严格的选拔,英、俄、法、日、西、阿、亚非7个外语院系共选拔出53名学生入选《北外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2011年度),在课程建设以及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取得了预期结果。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继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彰显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2011年,教务处全面启动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方案将从2012级本科学生开始执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创新留学生招生及培养机制”全面启动,初步形成了改革方案。
    教材建设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非通用语本科教材建设工程”被正式列入我校“985”平台学科建设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本科教材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召开了全校本科教材建设与改革研讨会议和外语专业“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汇报会,拟定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专业“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制定和完善本科教材建设机制,组织了有针对性的教材编写培训。2011年,我校共有8部教材列入本科教改立项教材建设项目。在北京市精品教材的申报评审工作中,我校申报8部教材,7部获评精品教材,受到北京市教委和其他高校的赞扬和关注。
 
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突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10年,学校积极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模式,从招生机制、培养方案、国际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全面提升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
    学校在“外、特、精”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加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新兴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的发展,持续加强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巩固我校学科布局的特色和优势。2011年,我校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我校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由1个增加到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由15个增加到近40个,初步形成涵盖文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及其下属40多个二级学科的整体学科布局。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学科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学科发展空间大幅拓展。

 


    学校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着眼点,整合校内学科资源,积极探索高端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由我校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全面启动,吸引了全国近40所“985”高校、“211”高校和外语类院校的536名优秀本科生报名,30名同学最终入选该项目。由研究生处承担的“北京市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和“‘211’ 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今年顺利结项,22名研究生通过专家评审。
    为了提升我校研究生科学研究水平,学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参加重要学术会议。本学年共有189篇论文申请我校研究生学术成果奖励,批准获奖144篇,其中核心期刊43篇,CSSCI期刊37篇。2011年共评选校优秀博士论文22篇,校优秀硕士论文37篇;张西平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杨慧玲的博士学位论文《19世纪的汉英辞典传统——对马礼逊、卫三畏、翟理斯汉英辞典的谱系研究》获201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2011年4月我校金莉教授的《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项目》、文秋芳教授的《构建北京市跨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科研项目。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六大保障措施中首先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强调了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2011年,学校结合“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牢牢把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6月3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旨在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师资队伍,不断促进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战略升级,为学校实施 “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

 


    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实施“北外名师激励计划”、“中青年教师支持计划”、“国际化教师队伍完善计划”、“青年学术新秀培育计划”和“外语教育示范计划”等5个专门项目计划,进一步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通过“新教师研习营”、“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坊”、“教学咨询室”、“学术活动周”、“教师发展论坛”等多种形式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建设完善“教师发展中心网站”、“教师发展数据库”和“教师发展资料库”,整合国际国内、校内校外的优势教育资源;通过评选“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与“创新团队”,完善教师激励制度,使优秀教师和创新团队脱颖而出,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教师发展中心的一系列举措得到全校教师以及管理干部的欢迎,受到全校上下的一致好评。我校在教师培养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11月23日,我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所高校一起成为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为北京市高校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

    过去一年,学校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望2012,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