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Ahcène BOUKHELFA)访问我校,并发表了题为《和平共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以庆祝第一个“国际和平共处日”的到来。副校长闫国华会见了艾哈桑•布哈利法一行。
闫校长对大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达了通过大使与阿尔及利亚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的愿望。布哈利法回顾了中阿两国的友好关系,并表示很高兴在中阿建交60年、中国赴非医疗队55周年之际和“国际和平共处日”的前夜来北外演讲,愿意促进中阿两国大学的合作。
布哈利法在演讲中介绍了“国际和平共处日”的诞生过程。在阿尔及利亚的动议下,联合国大会于2017年12月8日通过第72/130号决议,宣布将每年的5月16日定为“国际和平共处日”,以定期激励国际社会促进和平、容忍、包容、理解和团结,鼓励国际各方打破种族、国籍、性别、文明、语言和宗教之间的隔阂。布哈利法强调,此项决议是国际相关各方共同商讨的结果,是一项反映了各方关切与希冀的共识性文件。
布哈利法表示,阿尔及利亚之所以向联合国提出此项建议,是因为“和平共处”的思想深深植根于阿尔及利亚的国民性之中。作为一个汇聚了多种文化、传统、宗教和文明的国度,阿尔及利亚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国家独立和现代化过程,如今又积极参与到国际反恐行动和国际调停斡旋活动中,这一切都孕育了阿尔及利亚人民心中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和平的热爱。
在演讲中,布哈利法特别称赞了中国在重获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后为维护国际间友好关系所做的贡献,特别是中国1954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布哈利法着重强调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与阿尔及利亚提出的设立“国际和平共处日”提议相互呼应、异曲同工。他同时表示,中国通过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完成《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等行动,已经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中国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决心和诚心。
布哈利法最后表示,若想实现阿尔及利亚提出的“和平共处”号召以及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还需要国际社会各方付诸实际行动,以期构建一个和平、团结、和谐的可持续世界。
艾哈桑•布哈利法是阿尔及利亚外交界的重量级人物,曾历任驻布基纳法索大使、驻阿根廷大使、驻乌拉圭和巴拉圭大使以及阿外交部美洲司司长等职,并从2016年5月至今担任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
国际处处长柯静,法语系主任车琳、党总支书记戴冬梅、副主任王鲲参加会见。
(法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