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江忆恩教授做客我校“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专家论坛”
04-02

2011年3月31日上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与国际处联合主办的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专家论坛在日本学研究中心三层多功能厅举行首场讲座。美国哈佛大学江忆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教授受邀作了西方学者对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研究的主旨演讲。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出席活动,对江忆恩教授来校演讲表示欢迎和感谢。 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前驻联合国副代表和驻南非大使王学贤,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张小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人民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喆平,以及其他来自国际关系学院、英语学院等的广大师生。 江忆恩教授在演讲中,对西方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领域的多个研究结论进行了探讨。例如:中国相对被动地参与国际组织的方式问题,中国对国际形象的敏感性问题等。随后他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与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这种不足与挑战对于

04-02
杨学义书记率团参加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
04-02

2011 年3月31日,我校承办的第17所孔子学院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隆重揭牌。我校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孔子学院工作处张晓慧处长、俄语学院史铁强院长、国际交流处刘博然副处长赶赴莫斯科参加了典礼,并出席了第二天召开的孔子学院理事会议。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梅里尼科夫、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亲自出席仪式,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校长哈列耶娃共同为孔子学院揭牌。来自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梁赞大学、下诺夫哥罗德语言大学等俄国高校孔子学院代表和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师生共500余人共同见证了孔子学院的诞生。 李辉大使在致辞中祝贺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成立,对孔子学院把握机会、探索符合国情和社会需要的办学模式等提出了殷切希望,祝愿孔院成为中俄人民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创未来的桥梁和纽带。 杨学义书记在贺辞中指出,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是建立在两所高校的友好关系和共同学

04-02
我校组织师生召开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04-01

4月1日下午,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上,五位报告团成员满含深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杨善洲的感人事迹。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带领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听取报告返校后,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即刻召开座谈会,曹文泽副书记说,杨善洲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勤政廉政、不图名利的高尚情操和活到老、干到老的理想信念,让人感动。广大党员干部、学生干部和师生要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并带着向杨善洲学习什么?的思考,从自身做起,把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融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随后,党委宣传部部长赵宗锋、组织部部长苏大鹏、学生处处长孙眉和学生代表纷纷发言,分享了学习杨善洲事迹的内心感受。大家认为,杨善洲同志用自己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深

04-01
我校“青年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人物背后的故事”开讲
04-01

3月29日晚,由校团委和《南方人物周刊》联合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70年校庆青年大讲堂系列讲座之四人物背后的故事在逸夫楼三阶举行。《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杨子,北京记者站站长徐梅、记者吴虹飞、杨潇、卫毅、刘欣然、刘珏欣和李超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校阿拉伯语系99级毕业生,现《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王年华担任讲座主持。 在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中,到场嘉宾通过对自身工作经历的讲述,与在场学生们真诚地交流,对人物背后的故事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层剖析,向在场的同学们讲述了采访中最恶意地揣度,最善意地提问,最客观地记录的思考模式,新闻性与人文关怀并存的发展思路,以及在大灾大难、大是大非面前,新闻媒体工作者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激励了到场的每一位青年人。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大家积极地向记者们提问,也都得到了精彩而诚恳的回答。 讲座最后,副主编杨子等记者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会的同

04-01
《中国日报》刊登我校国际商学院副院长Luca Dell’anese文章阐述中国商科教育发展之路
03-31

3月25日,《中国日报》刊登我校国际商学院副院长Luca Dellanese博士的文章《Wiping the Board Clean for Chinas Biz Schools》,阐述中国商科教育发展之路。文章认为,经济危机改变了全球商业格局,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走向世界的机会。中国的企业也都在为走向全球化而努力,但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商科教育体系还没有培养出足够多的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国际化商业领袖。要改变这种局面,中国商科教育需要从转变办学思路,逐步将中国的商学院办成全球性的教育机构。这需要中国的商学院开发更多与国际商学教育接轨的项目,更多鼓励教师和学生使用中英两种语言,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鼓励招收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和学生,并且随时准备承担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 文章链接: http://europe.chinadaily.com.cn/epaper/2011-03/25/content_12226946.htm

03-31
我校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文化正午》节目,畅谈中国文化走出去
03-31

作为意大利 中国年 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我校受国家汉办委托赴意大利举办的巡演、巡展、巡讲活动,不仅引起当地群众的热烈反响,更是得到了中外多家媒体的关注。近期,央视《文化正午》节目以我校三巡活动和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为切入点制作了两期专题节目,分别邀请我校亚非学院院长、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和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意大利语言文学副教授文铮作为嘉宾做客节目现场,围绕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中意文化交流的故事以及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等问题进行讨论和解读。 http://ent.cntv.cn/enttv/special/wenhuazhengwu/classpage/video/20110330/101016.shtml http://ent.cntv.cn/enttv/special/wenhuazhengwu/classpage/video/20110331/100428.shtml

03-31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联谊会理事会换届暨工作报告会召开
03-31

2011 年 3 月 15 日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联谊会 理事会换届 暨工作报告会 在我校新办公楼 309 会议室召开。人事处处长刘厚广、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负责同志、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国华、俄语学院院长史铁强等领导、专家及在站博士后参加了会议。 刘处长在会上向新进站的博士后表示了亲切的慰问,他说:我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博士后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博士后团队在我校科研工作中的起到了的重要作用,他鼓励博士后们踏实工作,早日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老师向新进站的博士后介绍了我校二十多年来在博士后管理和培养方面取得的经验和目前博士后队伍的组成情况,并详细说明了我校在博士后进出站、科研工作要求、科研成果奖励、科研经费报销、留校工作资格、住房条件等方面的重要规定, 建议博士后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科研条件,齐心协力,积极上进,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国华教授和俄语学院院

03-31
亚非学院与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组织就合作事宜进行会谈
03-31

3 月 23 日 下午,应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组织 VSO 中国首席代表李国志先生的邀请,亚非学院副院长孙晓萌到访 VSO 中国总部,并就合作开展研究和志愿者服务等事宜进行了会谈。 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组织立足于通过志愿服务来消除贫困,是该领域领先而独立的国际发展组织, VSO 在全球 40 多个国家的教 育、艾滋病防治、社区参与、文化传承与保护等领域开展项目,并同时与政府相关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企业进行良性互动,通过国际专家志愿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此次会谈,李国志先生表达了未来 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组织的战略中心将转移到中国在非洲发展和扶贫等方面,现 VSO 在非洲共设立了 21 个项目办公室,他希望今后在志愿者实践工作的基础上,能与中国非洲研究方面的学者进行合作,从理论高度总结 VSO 在非洲援助的成功经验。此后双方还就亚非学院为 VSO 志愿者提供对象国语言和文化培训,以及委托亚非学院遴选志愿者等方面的合作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沟通。

03-31
我校姚小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结项 项目成果获专家好评
03-31

近日,我校外国语言研究所姚小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语言学史:从苏格拉底到乔姆斯基》顺利结项,结项等级优秀,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该项目的成果《西方语言学:从苏格拉底到乔姆斯基》(拟出版)是一部学科史的专著,作者采取比以往国内常见的语言学史著作更广的视角,一方面视语言学史为人类科学史、知识进步史的组成部分,关注语言学与科学以及其他知识领域的密切联系,探明某些自然科学门类(如 19 世纪生物学)怎样在概念、方法、思路上影响了语言学研究;另一方面,留意一定时期语言学所处的大环境,阐明外部条件、社会因素等对语言学拓宽视野、更新方法所起的作用。著作还原了两千余年语言学的历程,展示了西方语言思想发展的脉络,主要流派的传承,以及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起因、延续、探索的经过。考察所得的结果有助于语言学者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史,理清现代语言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理论模式等等的源

03-31
校保卫处协助寻回贵重物品收到感谢信
03-31

3月27日下午,一名海淀区政府干部外语培训班学员向北外保卫处求助,由于上课时不慎遗失移动电视一台,希望保卫处工作人员能帮他找回失物。接到求助报告后,保卫处工作人员迅速有效地帮助失主找回了遗失的物品。为此失主发来一封感谢信。 附: 一封来自海淀区政府干部外语培训班学员的感谢信 北外保卫处领导: 我是海淀区政府干部外语培训班科教组普及2班学员王炜。 3月27日下午3:20全天培训结束,在离开上课地点国商楼203教室时,不慎将爱国者移动电视一台遗忘在了课桌内。待17:30返回寻找时已不在原处。18:00左右,我即向贵校保卫处值班人员陈志华(应是程志华)队长报告。 陈志华同志接报后,在详细记录相关情况的基础上,迅速启动了相关程序:查询楼层保洁人员,查询监控录像等。第二天早晨即第一时间告知我已找到(实际当晚就有了结果,因本人手机没电,没法联系到。)。通过此事,我感觉贵校: 1.建立并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熟练的安

03-31
国台办严中州副局长参加我校《对台交流工作学术研讨会》
03-31

应北京外国语大学港澳台办公室邀请,国务院台办严中州副局长2011年3月30日来我校参加《对台交流工作学术研讨会》并做了主旨报告。报告对台湾的历史变迁、政党更迭、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和评论,受到参会师生的热烈欢迎。严中州副局长肯定了对我校对台交流工作的成绩,并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党委副书记姜续范出席了研讨会,对国务院台办对我校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研讨会由港澳台办主任苑建华教授主持。

03-31
我校学者针对北非问题发表多篇文章
03-31

北非政治动荡爆发以后,我校学者依托学术专长,发表多篇文章和研究报告。3月30日,我校热点问题快速反应小组撰写《利比亚拽紧世界神经》一文在《世界报》发表,从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不同角度,对西方干涉利比亚内战背后的大国博弈做出分析。 热点问题快速反应小组隶属于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旨在对国际热点问题做出快速反应,在媒体和相关决策机关发出北外的声音。该中心老师表示,公共外交的核心是中外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理解。学者在媒体发声,帮助中国民众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国际问题,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外交、投入外交的公共意识,为公共外交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表文章的团队之中包括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的四名大三学生。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国际关系学院也在努力注重学生的培养,探索公共外交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新路。 据悉,北非动荡发生以来,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学者已在《世界报

03-31
《北京教育》专题报道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03-31

近日,《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第3期将我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刊中刊”分五篇进行了长达16页的专题报道。

03-31
我校与日本香川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协议
03-30

3月29日,日本香川大学校长一井真比古一行访问我校。我校党委副书记文君会见来宾,并代表我校与一井真比古校长签署了两校学术交流协议书。 在签订仪式上,文君副书记对日本发生了东大地震、遭受了巨大海啸的袭击,并发生了核电站核泄漏的事故等一系列灾难表示关注和慰问。随后,文君副书记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回顾了两校合作交流的历史。她指出,中日友好事业世代相传,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年轻人。今天,我们两校在这里签署交流协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年青人之间的交流。通过我们的交流,来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信赖、理解与合作,强化多重交流,为全面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井真比古校长对即将开展的合作表示期待。 随后,文君副书记和一井真比古校长代表两校签署了两校学术交流协议书。

03-30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青少年艺术团来我校汇报演出
03-30

3月25日下午,我校千人礼堂内激情四射,热闹非凡。来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的国际青少年艺术团的孩子们载歌载舞,为北外的师生献上了一场轻松愉悦的视觉盛宴。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于1661年建市。城市靠近贝加尔湖,自然资源丰富,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和科研基地。今年是该市建市350周年,该市市政府组织《飞舞的凤凰》首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汇报演出,以宣传城市文化,增进中俄两国友谊。该艺术团由彩虹舞蹈团、梦幻歌唱组合等几个团体组成,演员全部为伊尔库茨克市中学学生。 演出以一曲充满节日气氛的哥萨克舞拉开了序幕。小演员们精神昂扬,极富表演的张力。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和饱含民族特色的呐喊声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激情。彩虹舞蹈团的少女们带来的温婉抒情的《少女的卡德里尔舞》,充满童趣的《鸭子家庭》以及民歌组合的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节目一次次将晚会推向高潮。当台上的孩子们节奏稳健地跳起踢踏

03-30
文君副书记一行赴井冈山商谈井冈山公务员外语培训项目
03-30

3月23日25日,应井冈山市政府的邀请,文君副书记率队赴井冈山,与井冈山市政府商谈井冈山公务员外语培训项目,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曹文、党办校办副主任汤哲远、网络教育学院教师刘晓悦以及项目技术支持白力陪同前往。 文君副书记与井冈山市委书记梅黎明、市长龙波舟、副市长杨春霞等进行了座谈。井冈山市领导恳切希望北外支持井冈山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文君副书记表示,北外将利用自身优势,做好井冈山公务员外语培训项目,尽最大努力提高井冈山的外语服务水平。 在随后的商谈中,双方就培训的班型、开班仪式、授课方式等具体细节问题进行了友好充分沟通,达成了一致意见。在井冈山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组织下,北外网络教育学院顺利完成了60余名公务员的分班测试工作。

03-30
我校举行“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03-29

3月28日,由校学生工作部、团委举办的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在我校操场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诚信。各院系辅导员以及全体2010级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早上6:50分,活动准时开始。首先进行升旗仪式。在国旗班的护卫下,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面向国旗,庄严肃立。升旗仪式结束后,首先由英语学院刘宇寒同学做了题为《诚信这件小事》的演讲。她在演讲中指出了近年来普遍存在的抄袭论文的假学术现象,呼吁诚信回归大学校园。 随后,英语学院魏洋同学做了题为《诚信 成人 成才》的演讲,他用实例分析了当代学生的诚信教育状况,深入浅出揭示了恪守诚信与青年人成人成才的重大关系。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活动圆满落幕。 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一次,旨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03-29
日本学研究中心开展赴日学生出国前系列教育活动
03-29

3月24日至26日,日研中心对即将赴日研修学生开展了出国前系列教育活动。本次系列教育活动围绕明确北外学子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历史责任、培养中国情怀这一中心,重点开展四个一教育活动,即:一次讲座,一次座谈,一次参观和一个网络互动教育平台。 24日上午,举办赴日研修讲座。中心主任徐一平老师向赴日研修的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日本近期情况。25日下午,举办赴日学生座谈会。中心党总支书记王世斌老师,辅导员梁碧韬老师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中心王世斌老师讲解了赴日具体行程安排和相关注意事项,回答了同学们存在的一些疑惑,并鼓励同学们在国外期间勤奋学习,做好中日文化交流使者。26日上午,中心组织全体赴日学生前往河北清苑县境内的冀中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通过参观地道战展厅,重走抗战地道,让学生们加深了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 此外,本次赴日的学生还将利用博客、校

03-29
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获得“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团体志愿者”聘书
03-29

3 月 26 日, 2011 年北京市民讲外语公益讲座暨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志愿者行动 启动仪式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获得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团体志愿者聘书。 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的嘉宾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谦,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专家顾问团团长、北京市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刘援等多位领导和专家。 启动仪式上,张谦副主任向北京市多语言服务中心颁发聘书,随后来自北京市多语言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魏源作为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志愿者代表进行宣誓,表示将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参与市民讲外语活动,为北京创建国际化现代城市贡献力量。 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书记陈洪兵受邀与其他嘉宾共同启动 2011 年北京市民讲外语公益讲座暨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志愿者行动。随后陈琳教授为市民做首场讲座。 自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发起以来,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

03-29
平壤外国语大学代表团来访
03-28

3月22日,平壤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洪敬燮、教务副科长金成基、平壤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主任崔男哲以及朝中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科员金哲雄前来我校访问,我校党委书记杨学义、党委副书记姜绪范会见了来访一行。 杨学义书记和姜绪范书记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承诺将捐助平壤外大两套语音实验室,以加强两校的交流与合作。 洪敬燮副校长在会见中指出,两校的交往有近30年的历史,渊源深厚,且两校教授的课程和性质相似,未来合作的空间很大。他同时感谢北外对于平壤外大的一贯支持和帮助,相信两校的交往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洪副校长一行还参观了我校体育馆及网络教育学院等地,并前往亚非学院与朝鲜语学生进行了座谈。代表团一行对我校学生的朝鲜语水平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双方约定,未来将会进行更多的互访等交流活动。 国际处处长苑建华、亚非学院党委书记杨晓京、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王峻京、国际处副处长刘博然等参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