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1年学生军训工作顺利结束
07-18

7月9日16日,我校09级、10级本科生在经历了十二天军事技能训练之后回到学校进行为期8天的军事理论课学习。 本次军训的军事理论课由国防大学的老师授课,内容涵盖中国国防现状、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科技技术、信息化战争等多个方面。国防大学老师深入浅出、细致全面的授课使抽象的军事理论课程变得形象生动,充满趣味性,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对军事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 军事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参训同学延续了在军事技能训练期间养成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每天统一身着迷彩服,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听课认真,给国防大学的老师留下了良好印象。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还亲自到军事理论课课堂听课,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并慰问了国防大学授课老师。 7月16日上午,我校2011年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考试顺利进行。考试结束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教授会见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部主任薛国安少将和承担本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国防大学致以衷心的感谢,对国防大学的老师们八天来的辛苦教学表示慰问。会见中,双方共同回顾了国防大学与北外的成长历程,希望今后能进一步紧密合作,携手共进,打造军民团结,军地共建的楷模。 至此,历时21天的我校2011年学生军训工作顺利结束,圆满完成了军训课的各项任务。

07-18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来我校讲学
07-18

7月16日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应邀为我校承担的首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夏令营作专题讲座。 万鄂湘教授在办公楼配楼多功能厅向来自全国36所高校的125名营员作题为《人生三乐与智者三能》的主题讲座。三乐指: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信其乐;三能包括:国际场合掌握话语权的能力,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参与主导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准备让中国引导世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辨别能力,勇敢而又理性地面对冲突。万鄂湘教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大家讲授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实现理想,鼓励大家注意培养精确熟练地使用外语的能力、主导国际会议和主持国际会议的能力。最后他以为人谦虚,行事谨慎的座右铭,鼓励大家勤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际组织需要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领导型人才。讲座在万鄂湘大法官与同学们的精彩互动中结束。 讲座开始之前,陈雨露校长会见了万鄂湘大法官一行。陈校长向万鄂湘大法官介绍了我校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相关情况,阐述了我校高原山峰的人才培养理念。万鄂湘教授对北外优质、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夏令营项目给予极高的肯定和鼓励,并指出北外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夏令营着眼于中国走向世界的长远发展战略,符合新时期的教育体制改革精神。 研究生处处长陶家俊、法学院院长万猛、党办校办副主任顾佳赟陪同会见。

07-18
我校举行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07-18

7月12日下午,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1年歆语工程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配楼多功能厅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团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孔毅,学生处处长丁浩,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妮妮, 校团委书记陈洪兵,团委副书记岳洋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带队教师及志愿者180余人参加了出征仪式。出征仪式由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召集人冯刚老师主持。 学生处处长丁浩介绍了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宣读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各项目名称。今年,我校歆语工程社会实践团队将前往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歆语工程支教团将奔赴河北、湖南、陕西、广西、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市开展法制宣传、社会调研、语言服务、扶贫支教以及师资培训等项目。 随后,指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发言,表示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以专业的水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团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孔毅致辞。他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在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引领作用,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希望同学们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回信,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推进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立足京内,面向全国,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校团委书记陈洪兵代表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发言。他表示,社会实践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接受教育、服务基层、增长才干的有效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路径。广大青年学生要积极响应中央领导关于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科学论断和指示,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通过社会实践,追寻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牢固树立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7-18
“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夏令营开营
07-15

7月15日上午,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我校办公楼配楼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全国36所高校的125名优秀学子参加了开营仪式。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校党委书记杨学义,副校长金莉,我校董事会副董事长、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仪,胡文仲、张中载、梅仁毅等资深教授。开营仪式由研究生处处长陶家俊教授主持。 校党委书记杨学义首先致辞,对来自全国各地、通过层层选拔入选夏令营的同学表示祝贺和欢迎。杨学义书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日益广泛深入的新形势下,为适应国家对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需求,落实 高原 + 山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外语人才培养与国际组织需要的高端专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我校承担了首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此次夏令营旨在选拔优质生源,培养具有浓厚中国情怀与宽广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出色的外语和专业技能的复语型、复合型高端人才。 校董事会副董事长、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仪在致辞中对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希望各位同学通过项目学习提升外语及专业水平、沟通能力和个人修养,实现个人理想。 随后,我校资深教授梅仁毅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介绍了国际组织的由来和发展现状,号召同学们在四方面着重努力:夯实语言能力,懂得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懂得国际组织规则,加强国际组织实务锻炼。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胡钟月同学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最后,金莉副校长向营员代表授营旗,开营仪式圆满落幕。

07-15
我校组织党总支书记赴井冈山学习参观
07-15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我校组建了由各单位总支书记组成的实践团, 开展重走红色道路,寻访党的足迹主题实践活动。7月11日至13日,实践团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学习参观,缅怀革命先烈,重温井冈精神。 7月11日,在党委宣传部部长赵宗锋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珍贵的历史照片、生动形象的雕塑、镌刻着两万余名烈士名字的万人碑向人们讲述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荣岁月,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功绩让在场的每一个人肃然起敬,久久沉思。 7月12日,实践团一行来到著名的黄洋界哨口。废弃的战壕、锈迹斑驳的榴弹炮、简陋的指挥室,革命先烈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战斗场面浮现在大家眼前;在朱德题字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大家心潮起伏,吟诵毛泽东为黄洋界保卫战而写的《西江月井冈山》,一起感受那场战斗的惊心动魄。 随后,大家来到了位于茨坪镇的毛泽东故居。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大家重温了毛泽东、朱德的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领导根据地军民与敌人斗争的岁月。 最后,实践团一行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全面呈现了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让每一个人重温了中国革命那段峥嵘岁月。大家在当年毛泽东和朱德会师的地方合影留念,纪念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井冈山之行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但每一位成员都深感震撼,大家都被当年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所鼓舞。实践团成员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迎接建校70周年、为学校未来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活动期间,井冈山市副市长杨春霞、人事局局局长聂逢春等当地领导会见了实践团一行。

07-15
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国才智库工程” 启动仪式暨首次论坛
07-14

7月10日,由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的国才智库工程启动仪式暨首次论坛全球经济新态势下的中国企业战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我校及中国人民大学的3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企业界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仪式。 著名经济学家、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成思危先生发表了主旨讲话。他指出,中国的智库分官办和民间。而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推出的国才智库把高校的研究力量与企业界的经济力量结合起来,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问题,甚至世界经济、世界发展的大问题,开辟了中国智库模式的第三条道路。讲话中,成思危先生对国才智库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离经而不叛道两点希望。他还就我们目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表了一些观点。 原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孙振宇在启动仪式上说,我们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着通过当地法律法规纳税、保护当地环境、尊重和保护当地职工的合法权益、认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挑战,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政府和民间智库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支持。他表示,中国企业界、学术界、外交界相互交流和沟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希望国才智库能够成为国家政府、企业和学术界进行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来自各方面的精英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外国跨国公司以及我们走出去企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进行解剖,从中总结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供我们走出去的企业参考,使他们可以少走弯路,使我们每一个走出去的企业能够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作出贡献,同时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彰显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演讲中对现代智库的功能和重要性做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目前全世界一共有4547个智库,其中中国有1774个。中国智库要做好政府的参谋,

07-14
我校召开70周年校庆晚会动员大会
07-14

7月8日下午,我校70周年校庆晚会动员大会在办公楼配楼二层召开。学生处处长丁浩、团委书记陈洪兵、人事处、团委、国际商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晚会全体演职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团委书记陈洪兵对校庆晚会演职人员的排练、管理和考核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学生处处长丁浩发表动员讲话。他对校庆晚会演职人员提出了四个要求:第一,晚会必须体现北外外字当头的特色;第二,校庆晚会应体现北外情,激发所有北外人的共鸣;第三,北外学生要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形象;第四,全体演职人员要充分体会参与校庆晚会筹备工作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让整台晚会更富感染力。此外,丁处长还对晚会筹备组提出了三点希望。 随后,校庆晚会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代表分别做了誓师词,表示将认真负责,坚守岗位,竭尽所能,服从指挥,奉上最精彩的节目,以实际行动为母校70华诞献礼。陈洪兵书记和丁浩处长分别向参与校庆晚会的演出团队和工作团队颁发了委任状。

07-14
我校举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启动仪式
07-14

6月30日,英语学院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启动仪式暨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逸夫楼举行。我校副校长金莉、校长助理,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英语学院副院长张剑、科研处处长陶家俊以及新华社、外文局、《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会议。英语学院副院长、新闻系主任章晓英副教授主持研讨会。 金莉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讨会,将对北外国际新闻传播学科的长足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校长助理、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教授介绍了国际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情况,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乔木博士介绍了国际新闻传播专业一级学科发展规划。 与会嘉宾对北外多年坚持的外语与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给予高度赞赏,强调了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并就北外新闻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具体事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期望。 本次会议旨在更好地建设我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探索外语类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今后将以国际新闻传播学家茶座的方式,定期邀请业界与学界专家一道为北外新闻传播学专业更好的发展出谋划策。

07-14
我校外国专家赴山西进行文化之旅
07-14

7月6日,我校外国专家赴山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三晋文化之旅。 一大早,专家们乘坐舒适快捷的新型动车赴龙城太原,参观有山西小江南之称的晋祠,感受这座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壁画和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建筑奇观。 接下来专家们赴榆次参观中华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后赴祁县参观热播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拍摄地乔家大院,了解清代巨商乔氏家族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辉煌历史,观赏乔家大院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当晚专家们到达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住在古城中的特色客栈。第二天,专家们坐在电瓶车上饶有兴致的穿梭于古城中的大街小巷,感受民俗文化。他们参观了平遥古城墙,中国第一家银行-日升昌票号,游览畅游了两百年前的华尔街-明清古街。 在参观特色景点的同时,专家们还品尝了地道的山西美食,尤以各式可口的面食为特色。旅行途中恰逢法语系比利时专家高林女士的生日,专家们在龙城太原的特色食府为她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高林女士非常感动。 短短的山西文化之旅令专家们深深感受到我国三晋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专家们纷纷感谢学校为他们安排这样一次有意义的文化之旅。

07-14
新任处级干部一行赴西柏坡进行实践考察
07-12

按照我校2011年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的培训计划,7月11日,我校2010、2011年新任处级干部一行26人,赴西柏坡进行实践考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绪范亲自带队参加了此项活动。 11号下午,培训班学员一行在姜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西柏坡,集体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在展览馆,通过一幅幅鲜活生动展板和讲解员详细的讲解,大家深刻认识到,革命圣地西柏坡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见证了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辉煌的伟大历史进程。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岗位,弘扬西柏坡精神,严格贯彻两个务必,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育事业。 随后,大家又参观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西柏坡廉政教育展览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党的先进性为主题,全面系统地回顾和展示了我党反腐倡廉的伟大历程,讴歌了革命先驱、人民公仆的感人事迹,同时揭示了少数腐败分子的蜕变过程,给大家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大家参观了西柏坡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董必武等同志故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和西柏坡陈列展览馆。亲眼目睹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艰苦朴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风。 在参观结束之际,姜绪范副书记对这次参观活动进行了总结。姜副书记指出,西柏坡精神蕴含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机传承。北外是从延安走来的学校。认真总结和凝练70年的办学历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将是学校各项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姜书记最后指出,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领会西柏坡精神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只有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精神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继续前进的物质力量。 晚上,平山县副县长邸庆欣,教育局局长封树亚、副局长刘哲敏宴请了培训

07-12
我校2011年新入职辅导员及“推免保”学生培训班开班
07-11

7月8日上午,我校2011年新入职辅导员及推免保学生培训班开班典礼在逸夫楼一层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组织部部长苏大鹏、学生处处长丁浩、人事处副处长张荟霖、德语系党总支书记李萍应邀出席开班典礼。我校2010、2011年新入职辅导员及推免保学生参加了开班典礼。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在开班典礼上致辞,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祝贺。曹文泽副书记在致辞中阐述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对新入职的辅导员及推免保学生提出了五点希望:一、希望大家平时虚心学习、尽快适应环境,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二、希望大家充分发扬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三、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勇于钻研;四、希望大家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心态、博大的胸怀;五、希望大家的工作能力能在实践中得到迅速提高。 接着,人事处副处长张荟霖向新入职辅导员和推免保学生介绍了我校相关的人事政策,并希望大家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全身心投入今后的工作中。 随后,导师代表组织部部长苏大鹏、新入职辅导员代表、2011年推免保学生代表先后发言。曹文泽副书记为本届培训班的学员导师颁发了聘书。 本次培训班是我校举办的第二期新入职辅导员及推免保学生培训班。开班仪式结束前,曹文泽副书记为首期培训班学员2010年入职干部及推免保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及继续担任兼职辅导员的聘书。 本期培训班为期五天,培训期间将邀请国内在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讲座,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将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介绍和讲解。此外,学员们还将集体进行军训并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07-11
我校与中关村示范区合作课题开题论证会顺利召开
07-09

今年6月,在学校和中关村管委会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应惟伟、韩宝成、张继红、梁茂成四位教师申请的四个课题获中关村管委会批准立项。这是我校学术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根据中关村管委会的要求和安排,7月4日,在我校举行了合作课题开题论证会。中关村管委会领导、我校领导,校内外专家及课题负责人等出席开题论证会,论证会由科研处张朝意处长主持。会前,我校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陈雨露会见了中关村管委会领导一行。 论证会上,我校四位课题负责人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研究计划等进行了汇报,与会领导和专家针对每个课题的情况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课题的研究开拓了思路,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 中关村管委会郭洪主任首先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为本次合作课题的开展所做的细致而周到的工作,同时表示将高度重视该合作课题,为每个课题配备了一名研究室的干部专门负责,实行一对一的跟踪和服务。他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沟通和交流,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充分利用学校专家学者的智慧,为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他认为这次开题论证会开得非常成功,有很多值得管委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金莉副校长代表学校感谢中关村管委领导和研究室的同志在课题申报中给予的帮助以及各位专 家为课题的论证会提出的中肯建议和意见。她指出,本次开题论证会使每个课题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研究方向更加明确,达到了开题论证会的预期目的。最后,金校长表示将 以此合作课题研究为契机, 积极发挥北外学术研究的优势,挖掘潜力,进一步加深与中关村管委会合作, 提升我校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 为北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07-09
我校举行2011年学生军训结业典礼
07-08

7月7日,我校在北京市怀柔学生军训基地举行2011年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总参谋部民兵局局长冯耀中,国防大学军训办公室主任郭之珂,北京市学生军训办公室主任张培松,我校校长陈雨露,学生军训团团长唐军平,政委高印祺,北京市学生军训基地主任杜树江,学生处处长丁浩,党校办主任贾德忠,以及校学生军训领导小组成员、各院系总支书记、全体带队教师、参训学生和军训团工作人员参加了典礼。典礼由军训团副政委李予飞主持。 上午九点,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正式开始。在唐军平团长的陪同下,陈雨露校长检阅了军训团仪仗队和各受阅方队。随着陈校长一声令下,各方队集结整齐,精神抖擞。合着阅兵曲,检阅车缓缓驶过各方队,参训学生向首长行注目礼,一声声同志们好! 同志们辛苦了的问候饱含深情,一声声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的回答铿锵有力。分列式中,学生们挺拔的军姿、嘹亮的口号以及矫健的步伐展现出北外学子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随后,陈雨露校长和嘉宾们观看了学生军训军事科目汇报表演。飒爽的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展现出同学们整洁的军姿军容;棍术操练勇敢顽强、攻防有效,表现出他们克敌制胜的强大士气;匕首操和格斗拳体现了同学们搏击有力、刺杀精准、反应迅速的优良素质;队列方队的变换展现出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的作风;战术基础动作演练展示了同学们应变灵敏、处置灵活的本领;拉歌比赛则体现了同学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观看了同学们精彩的汇报表演后,唐军平团长作了军训总结讲话。他勉励同学们要传承和发扬军训所学,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像胡杨树一样不屈不挠、伟岸挺拔,并祝愿大家在短暂时光中结成的友谊地久天长。 高印祺政委宣布了嘉奖名单。经各连队和指导教官推荐,学校军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评选出5个先进院系、3个先进连队、30名优秀副班长、若干名优秀训练标兵和军训优秀学

07-08
党建研究会2011年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会召开
07-08

7月8号上午,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会在办公楼305召开。原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委联络员沈云锁,校长助理、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建国,亚非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晓京作为评审专家出席了开题会。会议由党校副校长主持。 课题组成员张妮妮、葛冬冬、郭向华、李海军、杨光、张杰、李茂林分别就所研究课题的立意、研究思路、创新点、难点和预期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认真进行了点评,并就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按照党校校长、党建研究会会长杨学义书记关于党建研究要加强校本研究,推动实际工作的指示精神,本次党建研究会课题申报共立项7个课题,将于2012年6月结项。

07-08
我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召开
07-08

7月7日,我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在办公楼304会议室召开。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单位的负责人苏大鹏部长、路兴处长及刘厚广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王仁成同志主持。 会上,先由王仁成同志介绍了我校上半年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随后针对我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范围以及如何更好发挥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按规定需要每半年上报一次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汇报》一稿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我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文件要求建立的。它有效的解决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共享、审计结果的适度公开和有效利用等问题,为完善我校的干部考评体系以及协助我校预防腐败联防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07-08
精心筹划 统一部署 全校行动 共谋未来—-记我校“十二五”和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
07-08

科学编制《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和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北外实现五年探索、五年腾飞跨越式发展,完成全面战略升级和重要战略转型,保持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将规划编制工作列为2010-2011年度的核心工作。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教育部的要求,2010年6月,学校召开十二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动员部署会,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上学期,各单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院系规划和子规划的起草工作。本学期,由发展规划处牵头,学校总规划进入起草阶段,经过汇总和6次修改,5月份形成总规划第7稿即讨论稿,提交学校党政联席会讨论;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6月份形成总规划征求意见稿,在全校中层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范围内,进行了第一轮征求意见的工作;根据各方的反馈意见,6月底又形成总规划征求意见稿二稿,印发到校内各单位、学术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工会教代会主席团成员、工会委员会委员和前校领导范围内,进行第二轮征求意见的工作。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突出开门编规划的原则。一是上下结合,集思广益。编制工作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经历了几上几下的过程。学校总体发展思路注意两头对接:与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相一致,与各院系发展方向相呼应。在整个编制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广大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外国专家、老教授、离退休老同志积极献计献策,在此基础上,规划文本得以不断完善和精炼。二是专题调研,广聚群智。5月份,校领导带队到各院系,调研了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的制定情况,听取对学校总规划的意见与建议,为学校总规划的修改和今后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此外,规划处还在全校范围内发布规划调研课题、对外语院校规划的制定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为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学校召开了一系列全校范围内的专题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动员部署会、十二

07-08
我校陈琳教授收到教育部有关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回信
07-07

近日,我校陈琳教授收到了教育部关于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回信。 作为现任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陈琳教授曾于2008年9月16日致信温家宝总理,并随信提交了《让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愿望完满实现》一文,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陈琳教授的信件和文章受到了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教育部采取积极有力的教学改革措施,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此次回信,是教育部在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指示下,将几年来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情况向陈琳教授所做的回复和说明。 信中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及高等院校中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以及我国外语教学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来信表示,教育部将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努力开创外语教学新局面。

07-07
我校收到立陶宛外交部长致陈雨露校长的感谢信
07-07

6月28日,立陶宛驻华使馆向我校转来立陶宛外交部长奥德罗纽斯阿茹巴利斯先生致陈雨露校长的感谢信。外长先生在信中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北外之行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特别是听到中国学生能够用立陶宛语发言,感到由衷的高兴。 此外,外长先生还高度评价了此次访问的意义,认为通过访问增进了对我校的了解,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邀请陈雨露校长访问维尔纽斯大学新成立的孔子学院,并期待着和陈校长在立陶宛的再次会晤。 5月25日,立陶宛外长奥德罗纽斯阿茹巴利斯一行访问了我校,并发表了题为立陶宛中欧的中枢的演讲,受到我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

07-07
陈雨露校长应邀访问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和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
07-07

6月23日,应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的邀请,在国际奥委会委员张雄先生的陪同下,陈雨露校长率团访问了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参加了国际奥林匹克日,拜会了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陈校长向罗格主席颁发了北外名誉教授聘书,并介绍了北外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成就和国际交流工作,以及北外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派出志愿者提供语言服务的情况。 陈校长表示,罗格先生一直非常重视对青年奥林匹克人才的培养,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罗格先生的一大创举。北外也十分重视对青年人的教育,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希望将来能够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在北外开展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理念的研究工作,将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到青年人才的培养当中去。罗格主席非常赞赏北外对北京奥运会所做出的贡献和对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他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北外的名誉教授,北外开设的50种语言和北外培养出的400多位中国驻外大使及众多高水平翻译人才都是70年办学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陈校长还邀请罗格主席访问北外,罗格主席欣然答应。随后,陈校长还会见了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华全国青联副主席、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杨扬。一同出席会见的有北外国际处处长李又文、德语系副主任王建斌和党办校办副主任顾佳赟。会见后,陈校长一行参观了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和国际奥林匹克图书馆。 陈雨露校长参观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 6月24日,陈雨露校长一行访问了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会见了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口译司司长李正仁先生。陈校长向李正仁先生颁发了北外客座教授聘书,并邀请李教授参加将于9月份举行的母校70周年庆典。在李教授的陪同下,陈校长一行参观了日内瓦联合国大厦,并就加强北外与联合国在翻译领域的合作深入讨论。李正仁教授是北外校友,曾于今年5月陪同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班参加了在北外举行的翻译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

07-07
东京外国语大学来访 推进“亚洲校园”项目
07-06

4日,东京外国语大学富盛伸夫副校长、丹羽泉教授一行访问我校,钟美荪副校长会见了来宾,双方与我校就推进亚洲校园项目的相关事项进行会谈。 亚洲校园项目是通过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达成的共识。为加强中日韩三国高等学校的合作与交流,三国将联合开展亚洲校园项目,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项目,促进三国各项合作,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为增强大学竞争力、培养新时代亚洲杰出人才做出贡献 。 国际处李又文处长及日本学研究中心、日语系、欧语学院的相关专业负责人参加会谈。 会谈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双方就亚洲校园项目的基本框架达成了共识,并签署了该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书。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