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北外建校70周年系列报道”(二)
10-14
10-14
中国教育电视台“北外建校70周年系列报道”(一)
10-14
10-14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办事处老龄委来我校检查工作
10-14

10月12日下午,北京市老龄委、海淀区老龄委及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办事处民政科一行10人,对我校社区老龄工作进行了检查。大学居委会主任郭玉桥就我校老龄工作回答了检查团提出的各项问题。在听取工作报告的同时,市、区、街道老龄工作检查团人员走访了多处老龄服务场所,并检查了相关的档案记录。通过走访,检查团对我校社区各项老龄服务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同时对北外各级领导对老龄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并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北外社区是本次老龄工作检查四个接受检查的重点社区之一,同时也是海淀区、街道推荐优秀的老龄工作社区。现阶段,我校社区拥有常驻户1568户,在户人口4282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1216人,空巢老人达到9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8.4%和2.2%。我校社区托老所结合离退休工作处的现有阅览室、棋牌室、排练活动厅、乒乓球室的基础上,在校内设立了老人日照室、以及专供老人聊天的公共场所。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以及精神文化需求,我校社区居委会不断地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并且扩大了80岁以上老人养老券的使用范围,从而为我校社区老人在理发、餐饮、身体治疗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我校11号楼5单元的102室,以及西院活动中心2层为我校社区托老所的主要场所,配有7个床位,电视、空调以及沙发等家用设施。通过不懈努力,我校社区居委会力争做到让我校社区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真正意义上地为老人排忧解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次检查工作得到了学校离退休工作处大力支持支持。通过检查,大学社区居委会的全体工作者备受鼓舞,力争在今后的社区养老工作中不断努力,为大学倡导的和谐校园增砖添瓦。 (居委会 秦琪)

10-14
“经济与金融大讲堂”开讲, 陈雨露校长做第一讲
10-13

10月11日晚,由教务处、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校园文化系列讲座经济与金融学大讲堂在逸夫楼第三阶梯教室开讲。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我校校长陈雨露教授为全校师生做第一讲,讲座主题为中国的货币国际化战略。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牛华勇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前,陈雨露校长用新任IMF副总裁朱民对我校同学的寄语鼓励同学们在学好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政府外交、公共外交中拥有话语权,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雨露校长以美国近期出现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例,从衡量一国金融好坏的三个看点有效性、稳定性、公平性出发,提出了中国的货币国际化战略构建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随后,陈雨露校长从全球金融体系的五个总揽性结论、全球金融体系再次变革的三大趋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七大挑战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货币国际化战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在全球金融体系的五个总揽性结论部分,陈校长沿着历史的脉络带领大家回溯了全球金融体系的产生、衍变和发展。从十字军东征催生新型融资方式、到中国出现世界第一种纸币交子,再到荷兰的郁金香泡沫,陈校长用详实的史料、生动的案例、清晰的结构把全球金融体系千年来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呈现在大家面前。 在全面分析全球金融体系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陈雨露校长提出了全球金融体系再次变革的三大趋势:金融全球化VS全球化治理的改革、国际货币格局的重构、低杠杆的后现代金融体系时代。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面临的挑战,陈雨露校长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面临的七大挑战在于:一、无金融危机增长的战略核心目标能否实现;二、金融开放与国家控制力的关系如何处理;三、关于超主权货币战略的争论;四、人民币可兑换时机的选择;五、人民币替代美元的共赢机制的探索;六、提供经济增长的全球公共产品;七、如何构筑货币国际化的思想基石。 陈雨露校长的精彩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讲座结束后,同学们

10-13
外交部2012年考录说明及国际形势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10-13

10月12日下午,外交部2012年公务员考录宣讲会在我校千人礼堂举行。 由外交部陈明明大使、干部司考录处副处长马永超组成的考录宣传组为全校同学做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主题报告,并就外交部2012年考录工作进行了全面宣传和介绍。我校1000余名同学参加了宣讲会。宣讲会由校长助理杨建国主持。 陈明明大使围绕国际形势的转变和中国的崛起,为同学们深入分析当今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他还特别结合自身从事外交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同学们分享了其作为外交官的独特魅力和为捍卫国家利益,拓展国际友谊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报告得到在场同学的热烈回应,激发了广大同学投身祖国外交事业的抱负与热情。 马永超副处长就2012年外交部公务员报考相关政策和具体流程向同学们作了详细介绍。他鼓励北外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定信念,发挥优势,保持平和心态,做好考前准备。并就同学们关注的相关问题做了详细说明和解答。 报告会前,党委书记杨学义会见了陈大使一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校长助理杨建国及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眉等陪同会见。 杨学义书记表示,北外毕业生能加入外交部,投身祖国的外交事业是每一个北外人的自豪和骄傲。今后,学校会继续努力,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陈明明大使充分肯定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多年来为我国外交工作培养人才所做出的贡献。他说,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外交部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陈明明大使代表外交部考录宣传组向我校赠送《中国外交》和《国家行动利比亚大撤离》等多套书籍。 (就业指导中心 钱梦婷)

10-13
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推出首部出版物《从这里走向世界》
10-13

为庆祝学校70周年校庆,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近日推出了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出版物《从这里走向世界》(北外公共外交文化论丛第一辑)。 该文集由张中载、吴子桐主编,共收入了我校学者近年来在《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专刊上发表的中国与世界主题的系列文章63篇。文集分为东海西海书人书事辨章学术逝水年华他处生活五个章节,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记录了北外人践行沟通中国与世界使命的心路历程。 陈雨露校长和张中载教授亲自为该书作序。《中华读书报》在2011年10月12日国际文化版全文刊登了陈雨露校长和张中载教授为该文集所作的序言。 国际文化专刊是外研社和中华读书报社合办的学术文化刊物,多年以来围绕中国与世界的主题,刊载了一大批卓有见地、意趣盎然的文章,我校多名专家教授在该栏目发表了关于中国与世界主题的文章,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记者 郭玮)

10-13
斯里兰卡教育部部长访问我校
10-12

10月12日上午,斯里兰卡教育部长班杜拉古纳瓦拉特纳、斯里兰卡驻华大使乌杨高达一行访问我校。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陈雨露会见了来访一行。 杨学义书记和陈雨露校长对班杜拉古纳瓦拉特纳部长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陈雨露校长表示,僧伽罗语专业是北外较早开办的专业之一,为中斯两国的友好交往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今年8月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阁下对北外的成功访问更是对北外僧伽罗语专业建设成果的肯定。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斯里兰卡的交流与合作,为中斯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更大的贡献。 班杜拉古纳瓦拉特纳部长对我校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欣赏和赞叹。他说,随着中斯两国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强,中文和僧伽罗语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斯方将为北外僧伽罗语专业建设提供一切支持,同时也希望在为斯里兰卡培养中文师资方面能与北外进行深入合作。部长先生还表示由他本人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高僧法显游学斯里兰卡的专著即将出版,希望由我校斯里兰卡研究中心承担中文版的翻译工作。 随后,双方还就在语言、文化、教学等领域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关系进行了深入交谈。 会谈结束后,班杜拉古纳瓦拉特纳部长一行参观了位于主楼的斯里兰卡研究中心,陈雨露校长代表中心接受了班杜拉古纳瓦拉特纳部长的赠书。部长先生与亚非学院僧伽罗语专业全体师生进行了座谈,观看了由学生制作的展现僧伽罗语专业50年发展历程的视频资料,并为每一位同学赠送了僧伽罗语书籍。 最后,部长先生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中斯友谊源远流长;僧伽罗语和中文都是古老的语言,人类文明的结晶。他为北外能够开设僧伽罗语专业并建设发展的很好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同时也希望能大力推动中文教育在斯里兰卡的发展。他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中斯友好的大使,为两国间的交流合作做出贡献。 亚非学院党委书记杨晓京、亚非学院副院长佟加蒙、国际处副处长李辉等参加

10-12
校庆宣传片登陆北外新闻网
10-12

70周年校庆之际,为全面展示学校70年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学校精心制作了校庆宣传片。其中包括中文片《北外华章》、外文片《BFSU-Talking with the World》和印象片《北外弦歌》(BFSU:A String of Moments)三个短片。 10月12日,中文片《北外华章》在北外新闻网校园视频栏目发布,供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观看。《北外华章》,时长约13分钟,邀请著名播音员任志宏担任配音,分为外交官的摇篮、外特精之路、兼容并蓄,博学笃行、适逢其会,再续华章四个篇章,回顾了北外的优良传统,展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特色和成绩,描绘了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有特色外国语大学的辉煌前景。 网址链接 : http://bfsunews.bfsu.edu.cn/ 记者:张文超

10-12
杨学义书记深入本科教学课堂听课
10-12

新学期伊始,为深入了解新学期教学情况,继开学初巡视检查教学情况后,党委书记杨学义又来到本科教学课堂听课。 10月12日上午,杨学义书记来到逸夫楼402教室,旁听了法学院冀诚老师的《民法》课程。杨学义书记早早来到教学楼,察看教学环境,对逸夫楼的暑假整修进行了实地考察。开课后,杨学义书记认真旁听了教师讲授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充分肯定了教学设计、课堂秩序、学生互动等环节,对教师的授课和同学们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 下课后,杨学义书记认真填写了听课记录表并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学校发展和国家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 郭玮)

10-12
“欧盟扩大与中欧劳动力流动比较”国际研讨会暨《欧盟扩大》中文版首发式在我校举行
10-12

为庆祝中国与奥地利建交40周年以及学校校庆70周年,10月10至11日,欧盟扩大与中欧劳动力流动比较国际研讨会暨《欧盟扩大》中文版首发式在我校举行。 10月10日下午,欧盟扩大与中欧劳动力流动比较国际研讨会开幕仪式暨《欧盟扩大》中文版首发式在行政楼配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出席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欧盟扩大》一书的作者奥地利驻华大使赛迪克和奥地利驻罗马尼亚大使施瓦青格,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阿达尼娅,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赛奇卡先生,校长陈雨露,副校长金莉,中央编译出版社副社长邢艳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沈琴琴等。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盖斯特林格尔教授,奥地利克雷姆斯多瑙河大学比夫尔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中东欧室主任孔田平教授,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林宝副教授,我校殷桐生、梅仁毅、顾小存等5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德语系和国际关系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大会。开幕仪式由金莉副校长主持。 陈雨露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欧盟扩大》中文版的出版表示祝贺,对两位大使作者的辛勤工作及德语系殷桐生教授及前后三届的35位研究生对本书的翻译工作表示感谢。陈校长表示,赛迪克大使与施瓦青格大使凭借多年的外交工作经验,对欧盟扩大问题的深入思考,以独到的视角对欧盟扩大的种种影响进行了精彩而透彻的分析和评价,《欧盟扩大》中文版的出版,将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陈雨露校长充分肯定了欧盟扩大与中欧劳动力流动比较国际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作为《欧盟扩大》一书的主要作者,奥地利驻华大使赛迪克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北外及中央编译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回顾了其在担任驻华大使期间的主要工作,充分肯定了中奥两国在各层面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北外在中奥两国交流中所做出的贡献。 随后,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赛奇卡、中国劳工

10-12
我校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圆满完成“2011年度国际汉语教材培训师研修班”项目
10-12

9月26日至28日,由国家汉办主办、我校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2011年度国际汉语教材培训师研修班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共有来自26个国家,67所孔子学院(课堂)和国内11所基地承办院校的121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国家汉办教材处处长彭增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汉语分社社长满兴远出席了培训班结业仪式并分别讲话。发言肯定了会议期间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对各位专家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并对汉语教材推广和使用等培训工作提出了相应要求。 此次培训围绕着国家汉办优秀教材和教辅工具书《汉语乐园》、《快乐汉语》、《跟我学汉语》等展开,通过专家讲座、互动研讨、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培训学员对教材培训的方法和培训方案的制作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此次培训将教师、教材、教法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对优秀教材和先进教法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国内外对教材使用情况的了解,增强了各国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能力和教材培训水平,也促进了汉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优秀教学资源的应用,为孔子学院总部储备了大量的教材培训师人才,有利地推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对汉语教材培训师的培养做出了有益尝试。 我校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丁安琪副主任,从专业培训的角度,为学员们设计了培训资料《向专业迈进教材培训师精要》,并作了专题讲座。她精心设计了多种教材培训方案模版以及多媒体培训方案展示模版,受到了学员的好评。我校中文学院李明等8位老师参与了培训项目。 (孔子学院工作处 刘晓辰)

10-12
我校特聘教授顾彬受邀参加珠江国际诗歌节并获奖
10-12

9月24日,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之广州诗歌朗诵会在珠江城夏湾拿举行。我校特聘外籍教授、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应邀参加了此次诗歌朗诵会并获得国际诗歌节诗歌推动奖。 活动当天,顾彬教授朗诵了由他创作的中文诗歌《艺术中心重访》,内容讲述了作者重访位于香港岛维多利亚码头的艺术中心时的所感所想。顾彬教授的深情朗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鉴于顾彬教授多年来在诗歌创作及翻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诗歌节组委会特向顾彬教授颁发了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国际诗歌节诗歌推动奖。 自2011年9月成为我校特聘教授以来,顾彬教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由他主讲的研究生课程《中西文化交流概览》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李小萌)

10-12
中欧青年辩论赛中欧交流赛闭幕
10-10

9月29日上午,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由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我校承办的中欧青年辩论赛中欧交流赛圆满落幕。 上午九点,辩论赛决赛在逸夫楼第三阶梯教室举行。决赛辩题为:普通话是否应该在欧盟国家学校中被推广为第二主要语言,由央视英语频道主持人田薇担任

10-10
古巴与各国人民友好协会主席访问我校
10-10

9月28日下午,古巴与各国人民友好协会主席凯尼娅塞拉诺一行访问我校。钟美荪副校长会见了凯尼娅塞拉诺主席一行。 钟美荪副校长对塞拉诺主席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着重介绍了我校西葡语系的建设与发展。 凯尼娅塞拉诺主席表示,将会继续推动古巴院校与北外的交流与合作,为北外西葡语系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随后,凯尼娅塞拉诺主席为西葡语系师生作了主题为中古关系发展的演讲,并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西葡语系主任刘建、西葡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张琳、国际处副处长李辉等陪同会见。 (国际处 张雅妮)

10-10
陈雨露校长会见阿塞拜疆大使
10-10

9月29日上午,陈雨露校长会见了阿塞拜疆新任驻华大使Latif Seyfaddin oglu Gandilov先生。阿塞拜疆驻华大使馆三秘Farhad Anisa-Babayev(古松)陪同来访。 陈雨露校长对Gandilov先生就任驻华大使表示祝贺,并对其到访北外表示热烈欢迎。陈校长向大使先生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及办学理念。陈雨露校长表示,明年是中阿建交20周年,作为对庆祝中阿建交20周年的准备活动,北外欢迎大使先生今年来我校演讲,以便让中国的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阿塞拜疆,了解两国交流历史。 Gandilov大使向陈雨露校长介绍了阿塞拜疆的基本国情和有关历史情况,感谢中国政府对阿塞拜疆的支持。大使先生欣然接受了陈校长的邀请,将于近期到我校做演讲。同时,大使先生希望北外能够同阿塞拜疆的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也希望北外能够为阿塞拜疆大使馆输送优秀的俄语人才,为推进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处处长李又文、俄语学院院长史铁强参加了会见。 (国际处 张雅妮)

10-10
俄语学院七十周年院庆隆重举行
10-10

风雨历程七十载,桃李满园谱华章。9月24日,值校庆70周年之际,俄语学院也迎来了她的70岁生日。下午两点,俄语学院成立70周年庆典大会在电教千人礼堂隆重举行。 出席庆典大会的嘉宾有: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陈雨露,党委副书记文君,41级校友、国家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中将,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信息事务参赞梅杰寥夫,前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龚猎夫、前中国驻希腊大使杨广胜等校友代表,我校前党委副书记裴玉芳,新疆职业大学校长艾尔肯阿卜杜卡德尔,中国俄语教育界老前辈、 前 俄语系系主任蔡毅,商务部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会长乌海宇等。俄语学院历届校友、离退休教师及俄院全体师生参加了庆典活动。 一部记录俄院70年光辉历程的院史短片拉开了庆典的序幕。庆典大会以讴歌七十华诞,续写俄院新篇为主题,通过泉出延安、碧水东流、江聚京华、浪起云涌、继往开来、奔流入海三个篇章回顾了俄语学院成立70年来的风雨历程。 党委书记杨学义在致辞中总结了俄语学院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充分肯定了俄语学院在俄语教学及研究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并向在座的俄院人致以节日的问候。 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信息事务参赞梅杰寥夫在致辞中对俄语学院为中国俄语教育所做的重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俄语学院今后的发展表达了良好的祝愿。 俄语学院院长史铁强教授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并感谢学校领导、历届校友、离退休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俄院老教师代表蔡毅教授及老校友代表龚猎夫大使讲述了在俄院的大学生活,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条件及许多趣事,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为俄语学院七十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校生代表也向俄语学院的老师们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并表示会向俄语学院的老前辈学习。 为庆祝学院成立70周年,俄语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为校友们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由俄语学院老师带来的俄罗斯传

10-10
饮水思源 心怀感恩 同文中心献礼校庆
09-30

殷殷之心,拳拳之情。同文中心的发展离不开校领导的悉心关怀和指导,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感恩于心,感怀于意,更应回报于行。为向我校校庆活动尽绵薄之力,同文中心精心设计制作了两种风格迥异的以建校70周年为主题的巨幅宣传海报,分别题为七十年的历程,七十年的精彩和共和国外交官的摇篮。旨在通过以艺术的视觉美感向全校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生动展示我校70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现我校从黄色文明发展到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相融合的历史轨迹。两种海报分14块安装于东西校区间的西三环辅路,为校庆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此次室外主题海报的公开展示,赢得了返校校友和在校师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十年的历程,七十年的精彩海报以延安宝塔山为起点,采用黄色到红色的渐变手法,描绘了陕北民间鼓舞安塞腰鼓那流畅飘逸、刚劲激昂的舞动场面。农民手中挥动的红绸从宝塔山下飘起,掠过厚重沉实的黄土地,历经风雨,继往开来,最后汇聚形成我校校庆标志。寓意着从宝塔山下诞生的北外,继承和发扬了延安精神,并将这种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到今天,再现了学校从延安这块黄土地上出发后不断前行的风雨历程。 共和国外交官的摇篮海报以蓝色为基色,左侧气势磅礴的蓝色大海卷着浪花翻滚而起,在宁静的蓝色星空下映衬出威严的联合国大会会厅。海报展现了北外莘莘学子以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奋斗在世界外交领域的最前沿,使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实至名归。 除制作室外主题宣传海报外,9月23日,同文中心还赞助了我校举办的全国外国语学校暨部分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助力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强我校与各省市中学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切实服务。 七十年峥嵘岁月,所承载的是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壮丽恢弘的奋斗篇章,是一段历史积淀,也是一个铸造辉煌的崭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承和发扬

09-30
我校举行厉以宁教授报告会
09-29

9月26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应邀来到我校,为我校师生做题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报告。党委副书记文君出席报告会并致辞,来自全校各院系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文君副书记在致辞中对厉以宁教授莅临北外讲座表示热烈欢迎。文君副书记介绍了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文君副书记表示,厉以宁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对经济学,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学术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希望同学们认真聆听讲座,积极思考,把对当前中国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与自身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厉以宁教授从三种资本形态入手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认为城乡居民之间在财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的根本原因。接着,厉教授分别就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思路、农村政策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城镇化问题、区域收入差距问题、以及农村管理的理念创新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阐述。厉以宁教授的报告理论视点高,切合社会实际,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当前中国社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刻苦努力、掌握本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09-29
金莉副校长出席201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
09-29

9月28日,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的201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举行。 教育部、财政部有关司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同志和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委)、人事厅(局)、全国主要高等院校负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同志等500余人参会。我校金莉副校长、研究生处、人事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刘京辉简要回顾了留学基金委成立十五年来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做的大量工作,并提出了今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总体设想和2012年的选派计划。 2012年基金委计划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拔各类留学人员16,000人,其中研究生6,000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本科生等类别10,000人。《2012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及有关出国留学项目的详细情况计划于2011年11月1日在国家留学网( http://www.csc.edu.cn )公布。 今年,我校将继续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办法,遴选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研究生项目、国际区域问题和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及其他专项项目人选。凡符合选拔简章及相应项目要求的人员,均可按规定的程序和办法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 (人事处 薛维华)

09-29
欧语学院举办70周年校庆“欢迎老校友回家”活动
09-29

9月24日上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70周年校庆欢迎老校友回家活动在主楼举行,包括波兰语、捷克语在内的十余个语种专业的三百多名老校友返回母校参加了此次活动。 老校友们表达了对欧语学院的美好祝愿,希望欧语学院能继续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精、尖外语专业人才。作为前辈,老校友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经验,对同学们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为配合70周年校庆活动,欧语学院举办了我们的足迹老照片图片展,一幅幅精彩的照片诉说了一代代欧语人不断求索、追求卓越的辉煌历程。校友们时而驻足沉思,时而欢声笑语,回忆起求学时的点点滴滴。在欧语学院的展柜前,校友们参观了记载学院发展历程的珍贵展品,为欧语学院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 返校的校友们对母校及欧语学院表达了深深的祝福。校友们在留言中写道:欧院是一座沟通中欧的大桥,祝这座大桥永远坚固;感谢母校的培育,祝愿母校越来越好;希望后来的校友越来越强。一条条留言表达了校友对母校、对欧语学院 真挚 的情感。 欢迎老校友回家活动是欧语学院70周年校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老校友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更拉近了老校友与在校同学们的距离。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老校友的尊敬和钦佩,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北外的优良传统,不断努力、掌握本领,为学校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欧语学院 杨文)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