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我校
11-04

11月3日下午,由韩国水原青少年文化中心馆长金炯仁率领的韩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我校,标志着2011年中韩青年交流项目韩方回访活动正式启动。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会见了代表团一行。 曹文泽副书记对韩国青年代表团来到北外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对团中央自2005年组织开展中韩青年文化交流项目表示赞赏。曹文泽副书记表示,当前,中韩两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在两国青年间开展交流活动是促进互相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举措,北外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该项目的实施,为中韩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积极贡献。 韩国水原青少年文化中心馆长金炯仁对团中央和北外的热情接待和精心安排表示感谢。金炯仁表示,一年一度的中韩青年交流活动已经成为水原青年的一种期待,他希望能够通过互访交流活动在两国青年的心中埋下友谊的种子,并永远传承下去。 会见结束后,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陪同代表团参观了体育馆、学生创业中心、学生食堂。团中央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曹长河,我校学生处处长丁浩、团委书记陈洪兵、校友办副主任蔡芝芳等参加会见。 中韩青年文化交流互访项目团中央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与韩国水原青少年文化中心于2005年共同发起举办,对促进中韩青年对话、中韩青年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师生已经连续6年参加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韩方代表团回访的6天行程中,将开展一系列中国文化体验活动,我校全球化与中外青年责任国际比较研究中心将举办中韩青年文化比较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 (团委 张杰)

11-04
老挝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来我校讲座
11-04

11月1日上午,老挝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学所所长占塔皮利江姆西苏腊先生为亚非学院老挝语专业师生作关于老挝历史和文化的讲座。老挝语专业张良民教授、外教本米先生、国际电台的老挝语同仁以及老挝语专业学生参加了讲座。 在讲座中,占塔皮利先生介绍了老挝民族的起源、泰老族的迁移和演变、老挝传说中的始祖、老挝文化中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信仰、老挝各族人民丰富的文化构成、周边各国文化对老挝文化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随后,老挝语专业师生与占塔皮利先生进行了互动,占塔皮利先生又向老师同学们介绍了如何搜集以及到何处寻找研究老挝的资料等。 占塔皮利先生非常高兴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做讲座。他说,这是他首次在国外用老挝语来做讲座,看到有那么多中国的学生通过老挝语来听他的讲座,非常感动。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老挝的历史有了一次系统性的认识,对老挝文化以及老挝文化与周边各国文化的关联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获益良多。 (亚非学院 杨晓京)

11-04
团委学生干部培训会暨第七期“歆才团校”开班仪式举行
11-04

11月2日下午,团委学生干部培训会暨第七期歆才团校开班仪式在逸夫楼举行。团委全体专兼职干部,学生会、研究生会、团委直属部门学生骨干以及第七期歆才团校全体学员参加了大会。 在专题视频中,团委各部门负责老师就团委的职能、各部门分工、共青团工作特点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团委副书记孟庆琨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全体学生干部,尤其是新进学生干部要为自己设立学习和工作上的目标,要敢于承担责任,认真负责地完成好团委工作。团委各直属部门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在随后举行的第七期歆才团校开班仪式上,日语系09级赵岩同学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团委副书记岳洋、团委常委鞠丹为学员代表发放了教材。 会后,学生干部纷纷表示,此次学生干部培训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学干部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深刻意识到作为学生干部的职责所在,今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委 张杰)

11-04
我校收到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织委员会感谢信
11-04

近日,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织委员会致信我校,向我校组织参与2011年北京外语游园会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志愿者现场招募活动的负责同志及师生志愿者表示感谢,希望我校今后继续对市民讲外语活动给予大力支持。 2011年北京外语游园会于2011年10月15日-18日举行,以讲国际语言、展市民风采、构和谐北京为主题,由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市政府外办、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主办。 游园会期间,我校及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积极承办了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志愿者招募活动,负责在活动现场招募志愿者参加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纠错以及深入社区、行业窗口为市民、行业员工辅导、培训外语等活动。(记者 张文超)

11-04
我校组织召开教室管理问题座谈会
11-04

为使学校教室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保障同学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应海淀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的要求,11月3日下午,教务处组织校学生会权益部、各院系学生代表20余人召开座谈会,讨论自习室管理及相关问题。海淀区人大代表候选人副校长彭龙、外研社社长蔡剑锋参加座谈会,了解同学们的呼声,为同学们出谋划策,办实事、解难题。 座谈会上,副校长钟美荪详细介绍了全校自习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学校近期针对自习室的相关管理措施。校学生会权益部就同学们普遍反映的问题向与会部门进行了汇报,并希望与学校相关部门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自习环境;来自中文学院的同学介绍了中文学院教室的实际使用情况,消除了大家之前对于中文学院教室使用的误解;来自欧语、亚非、西葡等院系的同学介绍了专业课教室的使用情况,并对教室硬件设施的改进提出了建议;来自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的同学则介绍了他们在自习室使用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彭龙副校长对与会同学畅所欲言反映自习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同学们的诉求和建议,将根据相关部门形成的调研报告,尽快督促有关部门制定解决方案,确保良好的学习环境。彭龙副校长表示,随着学校西院综合楼和图书馆两大工程的竣工,我校同学的学习环境将会得到较大改善。通过此次座谈会看到了同学们在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作为此次海淀区人大换届的正式候选人,一定要多和同学们多进行沟通,在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欢迎同学们对学校的各项事业提出更多好的建议和看法。 蔡剑锋社长在发言中表示,同学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精神让人感动,作为一名北外人就应该有这样优秀的意志品质。对于目前自习室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他表示,作为海淀区人大换届的正式候选人,将深入和学校有关部门交换意见,争取尽快拿出解决办法,优化学校的教室管理,为刻苦学习的北外同学

11-04
我校召开改进食堂服务质量座谈会
11-04

进一步提高食堂服务质量,切实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是在学校管理大会上被列入折子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在70校庆取得圆满成功以后,该项工作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11月3日上午,应海淀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的要求,后勤管理处组织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大家对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校学生会权益部成员、各院系学生代表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海淀区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副校长彭龙、外研社社长蔡剑锋来到现场,听取同学意见建议。 校学生会权益部提交了经过走访调研形成的兄弟院校食堂调研报告,并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说明。参加会议的同学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对我校的饮食服务质量提出了中肯意见和积极建议,涉及食堂管理、监督机制、菜品设计、饮食卫生、剩余食物处理、食堂定价机制等各个方面。后勤管理处处长吴丹梅、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张荃对同学们的问题作了认真详细的回答和解释。 彭龙副校长、蔡剑锋社长分别发言。彭龙副校长对同学们关心学校发展和建设表示感谢,他表示,作为学校领导干部,作为一名北外的老师,作为一名最基层的人民代表推荐候选人,关心和保障学生成长成才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对于提高和改善学校后勤服务质量,彭龙副校长表示,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把食堂工作做好;其次要加强对食堂的管理,保证全校师生的饮食质量;第三要积极与学生沟通,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第四要坚持学生食堂的公益性质,并建立起学生伙食成本与物价的联动机制;第五要建立学生向学校反映问题的长效反馈机制、监督机制,使每个学生从学校发展中受益。 蔡剑锋社长在发言中指出,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深知客户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学校的建设发展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力争让每一位同学都满意。蔡剑锋社长表示,作为学校此次人大换届选举的推荐候选人,非常珍惜每一位同

11-04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召开老年文体活动团队座谈会
11-03

11月3日上午,我校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在教职工活动中心召开老年文体活动团队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处长王燕华等领导以及14个老年文体活动队的负责人。 会上,各个文体活动队队长介绍了近期老年活动的相关情况,并就如何顺利开展相关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等提出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议。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负责人介绍了近期相关工作,并对祝寿会、书法展、球类竞赛的筹办和老年腰鼓队的筹备等工作进行了布署。 北外老年活动团队是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组织老年文娱活动的重要组织,目前学校共有包括摄影、绘画、舞蹈、太极、合唱等14个老年活动团队。这14个老年活动团队在学校离退休人员中起到了积极向上的带动作用,通过组织相关文体活动,真正为有文艺、体育等特长的老同志搭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老同志们在动静结合中增强了体育锻炼,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身心健康。各个团队的负责人均来自离退休人员,在工作处的组织下开展相关工作,他们积极奉献,发挥余热,为各个团队的活动顺利开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负责同志表示,将进一步增建不同活动团队,整合相关资源,提高服务品质,创造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为进一步促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不断努力。(离退休处 王舒圆)

11-03
我校4位教师获2011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
11-03

近日,我校刘立群、赵国新、张迎旋、蒋凤霞四位老师申报的项目喜获2011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其中一般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详情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学科 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类别 1 德文哲学术语汉译研究 哲学 德语系 刘立群 一般项目 2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史 语言文学艺术 外国文学研究所 赵国新 一般项目 3 文学中的城市文化:巴黎与北京 语言文学艺术 法语系 张迎旋 青年项目 4 北京市汉英口译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语言文学艺术 继续教育学院 蒋凤霞 青年项目 (科研处:李莉)

11-03
我校收到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感谢信
11-03

近日,我校收到了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组委会发来的感谢信,信中对我校邓冰艳、丁斯萌、刘沛、张碧溪四位同学为大会成功举办所做出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同时希望我校能一如既往地支持体育运动发展,为传承奥运遗产、促进城市发展而努力。 9月21日至23日,由国际奥委会主办、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政府承办、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具体组织的第14届群众体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来自国际奥委会、世界体育总会官员以及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官员和专家学者共600余人来京参加了此次大会。我校邓冰艳、丁斯萌、刘沛、张碧溪四位同学作为实习生参与了大会的前期筹备及会议运行期间的服务工作,她们以专业的知识技能、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任劳任怨的精神获得了与会贵宾及其他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为圆满完成大会接待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 彭澍)

11-03
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在校领导接待日接待来访同学
11-03

10月28日下午,本学期第8周校领导接待日活动在行政楼517会议室举行。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接待了校学生会郑佳、林梦媛等来访同学。校后勤管理处、饮食中心、校管中心相关负责人及校团委、校信访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校领导接待日活动。 来访同学就我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服务以及八号楼地下休闲广场改造方案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递交了比较详细的调研汇报材料。 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结合同学们提交的书面材料,对上述两个问题作了认真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他还向同学们全面介绍了我校后勤与学生部门的联动机制和各种沟通渠道,感谢并鼓励同学们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指出,后勤部门要充分听取同学们的合理诉求,着力整改,进一步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后勤各部门在随后的交流中表示,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密切与学生的联系,随时沟通,保持信息的畅通和对称,增进相互理解,共同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后勤管理处 王浩)

11-03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出席“国才智库”工程主题餐会
11-03

10月31日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出席我校国才智库工程主题餐会,并在餐会前为国才智库工程企业界及政府研究员就欧债危机及与中国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深度解析。 主题餐会由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永辉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国际商学院院长彭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际事务顾问、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执行董事张之骧教授,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彭剑锋教授等参加了餐会。 李永辉教授对蒙代尔教授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莅临国才智库工程主题餐会并发表演讲表示感谢,并为蒙代尔教授简要介绍了国才智库工程的基本情况。 蒙代尔教授的演讲从追溯美国的汇率政策谈起,以全球视野纵深分析了意大利、德国、希腊等欧洲各国的汇率政策与欧债危机的渊源,并对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张之骧教授最后作总结发言。 讲演结束后,彭龙副校长代表我校向蒙代尔教授赠送了礼物。蒙代尔教授向我校赠书并签名留念。 国才智库工程是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合推出的青年领袖培养计划。目标在于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培育国际化人才,助力中国经济、文化领先于世界,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与公共外交智库。 (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周海鸥)

11-03
计算机系举办IT前沿——云计算讲座
11-03

10月28日,应我校计算机系邀请,美国南加州大学黄铠教授在逸夫楼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Cloud Ecosystem for The Future Internet(未来互联网需要的云计算生态系统)的讲座。计算机系师生及其他院系部分同学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系副主任蔡连侨老师主持。 黄铠教授从互联网的发展和研究前沿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涵义,形象描述了云计算的强大功能及应用前景,介绍了知名IT公司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发展现状,讲述了未来互联网需要的云计算生态系统。随后,黄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黄铠教授是美国南加州大学(USC)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曾任教于普渡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目前同时担任清华大学首席讲席教授,具有丰富的计算机工程和信息技术的研发及教学经验,现已发表8本专著,2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和EI检索的论文均达到100多篇。 (计算机系 陈福)

11-03
我校与湖南省教育厅举行“歆语工程”湖南项目签约仪式
11-03

11月1日, 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与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在长沙共同签署《湖南省教育厅、北京外国语大学歆语工程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合作协议》,学生处处长丁浩、湖南省民族教育处处长王玲等相关人员参加签字仪式。 本次签订的歆语工程湖南项目协议期限为3年,将采取集中培训为主、远程网络培训为辅,分班授课与集中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为湖南省民族地区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提供专业英语培训服务;同时,我校每年将选派1-2支学生社会实践队赴湘开展以义务支教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歆语工程自2009年与湖南省教育厅开展合作以来,在培训民族地区英语教师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广泛好评。此次续签,是双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精神的具体举措,对进一步提高湖南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次签约也是我校进一步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探索和完善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服务社会发展的一次有效实践模式。 (学生处 贺泉源)

11-03
“经济与金融大讲堂”第四讲:从个税调整看中国财税改革
11-02

11月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朱青教授做客经济与金融大讲堂,为广大师生带来第四讲:从个税调整看中国财税改革,对我国当前税制改革与完善的问题进行解读。 朱青教授从1994年税制改革的背景出发,介绍了我国历次税改原因及成效,他引用税负指数等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税收负担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当前税制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车船税、房产税、环境税等各税种的税制改革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对于中国税制改革的前景,朱青教授指出,一个国家税负高低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税负轻重情况,我国目前实际税负较国际而言并不高,并且中国当前出路要增税而不是减税,要加大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民生投入。 朱青教授观点犀利、论述精辟,分析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博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好评。 (记者 郭玮)

11-02
“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举行
11-02

10月31日上午,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在操场举行,本次活动以我爱我的北外为主题。学生处副处长高印祺,学生处、团委干部,各院系辅导员及全校2011级新生参加了升旗仪式。 6点50分,活动正式开始。伴着悠扬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庄严肃立。 升旗仪式结束后,主题演讲随即开始。两位来自商学院的同学围绕我爱我的北外发表了激情洋溢的主题演讲。他们作为2011级新生代表,用铿锵有力的字句表达了作为一名北外人的骄傲与自豪,同时向全体新生发出了爱北外的号召。两位同学的精彩演讲引起全场阵阵掌声。 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一次,旨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团委:张杰)

11-02
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举办第二届文化外交研究生论坛
11-01

10月29日上午,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与对策(2011)第二届文化外交研究生论坛在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我校文化外交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以及来自法学院的同学参加了本次论坛。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妮妮教授致词,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对此次论坛寄予了深切希望。同学们围绕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安全这一主题,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国家文化安全、新媒体外交、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状况以及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认为我国应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关政策调整文化发展战略,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前院长陶秀璈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对本次论坛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不久举办本次论坛,彰显了我校理论研究的时代性和敏感性。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文化外交教研部、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多位相关研究领域的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 : 杨林彦 )

11-01
“经济金融大讲堂”特别讲座——罗伯特•蒙代尔: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
11-01

10月31日下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国际学术界誉为欧元之父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作客我校经济金融大讲堂,为全校师生带来题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校长、国际商学院院长彭龙教授主持。 彭龙副校长介绍了蒙代尔教授在经济学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对蒙代尔教授亲临北外讲座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蒙代尔教授首先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2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针对当前欧元区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和信用问题,蒙代尔教授以宏观的视角,通过对美国经济、欧盟经济、日本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分析阐述了金融危机现状,详细说明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蒙代尔教授对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表示肯定,对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克服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表示赞赏。 随后,蒙代尔教授对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蒙代尔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人民币如果能参与到可兑换的国际货币化进程,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从而实现双赢。 在提问环节,我校同学与蒙代尔教授积极互动,精彩的问答博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陈雨露校长,原中国驻IMF执行董事张之骧,相关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讲座。讲座开始前,陈雨露校长会见了蒙代尔教授一行。 罗伯特蒙代尔,著名经济学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奠基人,被国际学术界誉为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执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担任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加拿大政府、美国财政部等多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顾问。 蒙代尔教授发表了大量有关国际经济学理论的著作和论文,在经济学领域获得了杰出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稳定政策理论(即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1-01
俄语学院王希获全国口译大赛一等奖
11-01

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口译大赛第四届多语种邀请赛于10月29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 该赛事今年首次设立俄语交传比赛。参加俄语比赛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我校等全国14所高校。每校派一名选手参赛。 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2008级本科生王希获一等奖,二等奖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南京大学夺得,三等奖得主分别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 前外交部欧亚司司长、前驻俄大使翻译、俄文《中国》杂志执行总编、人民网外文部副主任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首席记者等5人担任评委。 (俄语学院:苑远)

11-01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讨、交流、对话”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1-01

由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我校东西方关系中心、山东尼山圣源书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讨、交流、对话学术研讨会于10月22日在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及我校等科研院所的近3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国际先驱导报、人民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妮妮、我校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先后致词。 本次研讨会分上、下午两个时段进行,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主要就三方面问题展开了发言和讨论: 首先,与会学者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问题研究的视角进行了探讨。 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维度的报告,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陶秀璈教授做了题为从文化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的报告,他们主张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研究;我校田辰山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转化的报告,主张从儒学现代转化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校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立志博士做了题为马克思的动态分析的报告,他认为应该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 其次,与会学者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尼山圣源书院院长牟钟鉴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异同比较与会通之路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做了题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早已结合的报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原副院长、尼山圣源书院执行副院长王殿卿教授做了题为以文化胸怀再说儒、启、马儒家思想与美国的开国元勋的报告;太原市委党校副校长贾陆英教授做了题为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徐克飞博士做了题为〈泰

11-01
“高校商学院院长论坛”在我校举行
11-01

在校庆70周年、国际商学院成立10周年之际 ,10月29日,由我校国际商学院与中国交叉科学学会-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商学院院长论坛在行政楼配楼多功能厅举行。 本次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经济调整时代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战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30多所国内院校著名商学院及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及负责人齐聚北外,共同规划和探讨中国商学院的未来发展战略和思路。 陈雨露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雨露指出,全球经济调整的大背景是中国商学院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机遇,但也充满了挑战,中国的商学院必须找到正确的发展战略,并在未来的全球商学院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论坛主题发言环节,我校副校长、国际商学院院长彭龙作了题为量化分析与商科发展的主题发言。彭校长结合国内外商科教育的发展与量化分析在商科教育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阐明了量化分析发展是国内商学院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 随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永进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书记、副院长蒋岳祥教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学彬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选中教授、我校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牛华勇副教授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围绕中国商学院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思路作主题发言。 在下午举行的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商科教育国际化与量化分析与中国商科教育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全球经济的深入调整为中国商学院深入思考自身定位及未来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次论坛为提供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商科教育,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商科精英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国际商学院 胡慧璟)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