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薪火相传,面向未来科学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09-24

2011年9月24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09-24
我校举行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捐赠仪式
09-24

9月21日下午,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捐赠仪式在办公楼504会议室举行。 副校长金莉,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应召兵,副总经理黄建平出席了仪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仪式,仪式由财务处处长应惟伟主持。 金莉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回馈社会、心系教育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她表示,学校将妥善管理和使用此笔捐赠款,物尽其用,支持学校的发展。 应召兵总经理对北外70周年校庆表示衷心祝贺,高度赞扬了北外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贡献。他表示十分赞同北外的人才培养理念,希望通过本次捐赠,在支持北外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能够加强公司与北外的合作关系。 最后,金莉副校长与 应召兵总经理一同展示了捐赠支票,并向应召兵总经理颁发了捐赠证书。

09-24
我校举行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捐赠仪式
09-24

9月22日上午,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捐赠仪式在行政楼504会议室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文君,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立新代表公司出席了仪式。财务处处长、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应惟伟,校友办主任、教育基金会理事张惠文,培训学院院长张进礼,培训学院副院长高晓东等参加仪式。仪式由财务处处长应惟伟主持。 文君副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向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回馈社会、关心教育、大力支持北外发展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她表示,北外经过70年的发展,在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学校将妥善管理和使用此笔捐赠款,并将与燕山石化进一步加强合作,为燕山石化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李立新副总工程师对北外70周年校庆表示衷心祝贺,高度赞扬了北外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贡献。他表示燕山石化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还担负着社会责任,希望通过本次捐赠,一方面能够支持北外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公司与北外的合作,希望北外的外语专业培训能够帮助公司走出去,进一步拓展的海外业务。 最后,文君副书记与李立新副总工程师一同展示了捐赠支票,并向李立新副总工程师颁发了捐赠证书。

09-24
我校举办70周年校庆招待会
09-23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全校上下喜迎70周年校庆之际,9月23日晚,我校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70周年校庆招待会。 招待会由党委书记杨学义主持。陈雨露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参加招待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来自海内外的各位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支持北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陈雨露校长回顾了北外建校70年来在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成就,他表示,70年来,北外始终坚持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生命线,为国家培养了八万多名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各届校友活跃在外交、新闻、经贸、军事等各条战线,勇敢担当起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搭建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为中国的对外交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展望未来,陈雨露校长指出,北外将以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重要抓手,继续坚持外向型、有特色、精英化的办学模式,努力实现战略转移与升级,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外国语大学而努力。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 马普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兵、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校长安娜里波尔阿拉索尔、马来亚大学校长高尔斯公爵先后致辞。他们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北外建校70周年的良好祝愿,祝福北外越来越好。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杨燕怡、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张明与陈雨露校长一起为香槟塔倒酒祝贺学校70周年校庆。金色的香槟顺着酒杯塔潺潺流下,寓意北外的发展将更加辉煌。 招待会期间,吴建民、孙振宇、金立群等校友纷纷发言,深深感谢母校的培养之情,祝福母校蒸蒸日上、越办越好。 教育部、中联部、外交部、北京市的相关领导,德国、日本、克罗地亚、坦桑尼亚等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我校老领导、老教授以及来自海内外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招待会。

09-2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我校 亲切看望师生员工 祝贺建校70周年
09-23

在全校师生满怀喜悦迎接建校70周年庆典之际,9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亲临北京外国语大学,亲切看望师生员工,祝贺我校建校70周年。 刘延东一行首先来到主楼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会议厅。这里正在举行京剧百部经典翻译工程启动仪式暨中国京剧文化走出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30余位著名戏剧理论工作者和表演艺术家们汇聚一堂,正在研讨京剧经典剧目翻译、京剧海外演出、京剧文化走出去等学术问题。刘延东与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亲切交谈,充分肯定京剧百部经典的翻译出版对于推动传统文化建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的积极意义。 走出会议厅,刘延东来到主楼南侧的晨读园,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籍专家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先生的铜像揭幕。揭幕仪式上,我校资深英语教授陈琳回顾了柯鲁克投身中国革命、中国教育事业的经历,柯鲁克先生的儿子柯马凯代表柯鲁克先生的家人表达了对学校的感谢。在我校多位老教授和老专家的见证下,刘延东同志与陈雨露校长、伊莎白女士共同为柯鲁克先生铜像揭幕。 刘延东充分肯定了大卫柯鲁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她表示,大卫柯鲁克和伊莎白柯鲁克夫妇为中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刘延东对我校同学提出了希望,希望同学们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不辜负前辈们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建设我们的国家,不断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事业。 在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门口,刘延东与多语言服务中心的各位志愿者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我校语言服务志愿者在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等国际重大盛会中的表现。刘延东鼓励同学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搭建桥梁,做出贡献。在日本学研究中心楼下,刘延东亲切慰问了在我校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感谢他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外文化

09-23
贺信贺电纷至 五湖四海祝福——70周年校庆系列报道之九
09-23

金秋9月,收获的季节。 在喜迎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收获了百余份来自驻外使领馆、兄弟院校、合作单位、广大校友的贺信贺电。 一封封贺信或洋溢着对北外多年来丰厚文化积淀和崭新办学业绩的盛赞,或饱含着对母校拳拳赤子的深情,或寄托着我校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有着共和国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北外,多年来为祖国的外交、外事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北外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有400余人。出任参赞的1000余人。因此外交、外事领域的领导和校友对北外的生日倍感亲切。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张立国、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驻卢森堡大使曾宪柒、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穆拉特别克伊马纳利耶夫等纷纷给学校发来贺信。沙祖康在贺信中说,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外语技能和综合专业素质的人才,深入参与国际事务,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国际和平、发展与合作做出贡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北外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负有重要的责任。祝愿学校事业蒸蒸日上,师生身体健康、事业有成。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我校校友张立国的贺信诗情画意,字里行间充满对母校的深情和祝福。忆往昔,桃李不言,自由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作为校友,深切感谢母校的培养,也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预祝母校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立德树人博学济世,逃离成荫翳;栉风沐雨艰苦创业,峥嵘岁月稠,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后蕴,宏图再展,永葆生机,书写更大的辉煌。 中国驻驻叙利亚大使馆、驻巴西大使馆、驻文莱达鲁萨兰国大使馆、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驻意大利大使馆、驻美国大使馆以及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等40个使领馆和国际组织发来贺信,表达对北外建校70周年的祝贺,祝愿北外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祖国外交事业和民族复兴广育良才。 北外以外、特、精为办学理念,积极服务于社会,为

09-23
悉心关怀 殷切期望:多位领导为北外校庆写来贺信或题词——70周年校庆系列报道之八
09-23

北外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得到党中央和国家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在学校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多位领导同志关心学校发展,肯定学校多年来取得的办学成绩,并对学校提出新的希望。 温家宝总理致信祝贺北外建校七十周年 在北外迎来70年校庆之际,温家宝总理致信学校,他在信中回顾了北外成立70年来的风雨历程并表达了对北外70周年华诞的美好祝愿。温总理在信中说,北外生于民族救亡的烽火,成于新中国创业的磨砺,兴于改革开放的春天,峥嵘岁月,英才辈出。希望学校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担当,博学笃行,兼容并蓄,不断创新,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友谊作出更大贡献! 李岚清同志参观我校人才培养成就展 9月14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莅临我校参观北京外国语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成就展。杨学义书记和陈雨露校长向李岚清同志介绍了我校成立70年来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镌刻着我校培养的405位驻外大使名字的展板前,李岚清同志表示,北外为中国对外交往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希望北外再接再厉,不仅在外交领域培养更多人才,还要在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李岚清同志对北外提出了希望。他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北外在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同时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把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北外要把自身的发展建设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复合型、高层次的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国家长远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此外,李岚清同志还专门为我校建校70周年题词:为创办一流大学而奋斗。 刘延东国务委员校庆前夕亲临学校视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于校庆前

09-23
中国日报网北京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开通
09-23

为宣传发布校庆工作信息,展示学校七十年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营造校庆氛围,9月22日,我校与中国日报社合作建设的北京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正式上线开通。校庆专题网站在中国日报网和中国在线首页的明显位置做了链接。 网站建设以校庆工作整体思路

09-23
心系北外 助力发展:大批校友和社会人士踊跃为70周年校庆捐赠——70周年校庆系列报道之七
09-22

在我校喜迎70周年校庆之际,许多情系母校发展,关心母校成长的校友和一批热心公益事业,心系北外建设的有识之士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为学校70周年华诞献礼,为学校的发展助力。 拳拳学子心,眷眷母校情。校庆之年,许多校友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浓浓的母校情怀,传递大家对于母校培育的感激之情。其中,我校英语学院83级校友和84级校友分别集体为母校捐款20万元,支持母校发展。此外,很多校友还以个人名义捐赠了从几十元到十万元不等的金额。 一些校友为母校捐赠了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画作、图书等纪念品,展现北外七十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祝福母校明天更加美好。 我校49级马耀徽、郭健、闻林、韩敦琦、宋以敏五位校友向北外赠送了主题为从延安到北京的校史写意组画,用艺术手段讲述了我校从延安到北京的历史,为青年学子送来了一本生动的传统教育教科书。 英语系60级校友为母校捐赠了精美的合成玛瑙地球仪,寓意凡是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北外校友的身影。 英语系73级校友、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向母校捐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伦敦使用的火炬,希望我校同学能打下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中西文化交流能力,当好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使者。 中钢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水军校友为学校捐赠了鹭艺轩漆线雕,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祝福和最良好的祝愿。 另外,我校校友,97岁高龄的邵天任先生向我校捐赠了一本珍贵的俄文课本。这本俄文课本是1941年刻印的版本,并于1945年由延安带回,包裹课本用的是1940年邹韬奋先生主办的《世界知识》杂志封面,具有珍贵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与此同时,一大批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也纷纷慷慨解囊,加入到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队伍中来。截至9月21日,我校先后收到了江苏浩利炜汽车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孟超以个人名义捐赠的资金500万元人民币,内蒙古义和泰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宽厚先生以个人名义捐赠的资金300万元人民币,PNJ投资有限

09-22
杨学义书记、陈雨露校长亲切看望老教授
09-22

9月21日下午,在我校7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陈雨露亲切看望危东亚、文庄两位老教授。 杨书记和陈校长向两位老教授介绍了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校庆的筹备情况。杨书记和陈校长代表学校领导,对老一代北外人、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为北外打下的坚实基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在校庆大会之际向一批老同志颁发70周年校庆荣誉奖。他们说,70周年庆典大会邀请了一些老同志出席仪式,一些年事已高的老同志不能参加庆典大会,希望老同志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继续关注北外,共同分享北外建设成果。 两位老人都已九十高龄,依然十分关注北外的发展。危东亚教授饶有兴味地回忆起当年修订《汉英词典》的那段历史,兴致勃勃地谈到美国大使骆家辉来北外演讲的新闻,特别是看到学校领导赠送的新版《北京外国语大学志》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文庄教授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北外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情景,结合个人的学习经历,谈到复合型、复语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规律,勉励当代北外人刻苦勤勉,发奋自强,培养更多国家需要、一专多能的国际化人才。 两位老教授都表示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学校发展很快,学科建设上了层次,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以外语为特色的多科型大学的发展势头很好。他们感谢学校领导在校庆前夕专程看望,祝愿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愿北外的未来更加美好。

09-22
整修校园环境,营造喜庆氛围——70周年校庆系列报道之六
09-21

为了迎接北外70周年校庆,以整洁、优雅、美丽、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迎接校友和来宾,我校各部门在校庆之年对校园基础设施和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改、绿化、装点,把校园打扮得焕然一新,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后勤管理处组织各中心为校庆做了大量工作。动力中心按时保质完成了包括主楼粉刷、屋脊大檐油漆、主楼西侧广场路灯杆油漆、藤萝架、主楼东凉亭粉刷、十二大教室改造、主楼和逸夫楼卫生间翻新等在内的若干项工程;校园管理中心完成了校园花园等重点区域200多块树牌的悬挂、树立中俄、中斯友谊树纪念牌、更换新型垃圾筒、移树种树等10余项校园环境改造项目。主楼、体育馆、行政楼和逸夫楼设置了花坛,其中主楼前的图案为一本名为历史之书的立体花坛,校庆70年庆标分列两页。串红,海棠、菊花等上万盆花卉布置在校园各个角落,花团锦簇,欣欣向荣。贝壳、海螺造型的花盆散落在隐隐草坪。120多面道旗在校园道路两旁整齐排列。道旗的文字既有热情洋溢的亲爱的校友,母校欢迎你;也有庄重严谨的校训兼容并蓄、博学笃行,和体现学校特色的会通中外、传承创新;既有俄英德法西日汉七种语言写就的北外欢迎你,也有感怀浓情的重走今日校园路,再续昔日同窗情等。 为了打造和谐的校园形象,使学校建筑形成一致风格,基建处对校园内多年未做修整的英语学院教学楼、高级翻译学院楼、学生中心楼和配电室外墙重新做了装修,或重新贴砖、或重新粉刷外立面,使这些建筑物焕然一新,与校园其他主要建筑浑然一体。这些装修工程已经陆续完工,获得了全体师生的广泛好评。 学校主要建筑物的命名也是一大亮点。各个宿舍楼重新排序,方便了管理和定位;原来的红楼贴上了灰砖,更名为学生中心;主楼和行政楼也都贴上了标记。其他建筑物的命名创意也在火热征集中。 发展规划处承担了安放校园文化名人雕像的任务,其中,暮思者铜像已安置安毕,我校外国专家柯鲁克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铜像也

09-21
我校校庆之年系列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关注——70周年校庆系列报道之五
09-21

在我校70年校庆年期间,我校举办了一系列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和国际交流活动。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不仅得到了师生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也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各新闻媒体刊发了大量新闻,报道学校70周年校庆之年的系列活动。 2011年4月

09-21
我校“第二届公共外交论坛(2011)暨第四届外交官论坛”受到媒体关注
09-21

9月17日,以国际格局转型时代的中国公共外交: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第二届公共外交论坛(2011)暨第四届外交官论坛在我校举行。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国际在线》、中国经济网等媒体做了报道,凤凰网、网易等网站进行转载。 链接: 新华网: http://www.beijing.xinhua.org/bjfs/2011-09/17/content_23717636.htm 人民网:http://mnc.people.com.cn/h/2011/0918/c227933-1086005246.html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1-09/18/nw.D110000gmrb_20110918_6-04.htm?div=-1 《中国日报》: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fortune/2011-09-18/content_3814204.html 中国网: http://news.china.com.cn/2011-09/17/content_23438129.htm 北青网: http://bjyouth.ynet.com/3.1/1109/18/6260827.html 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news.jyb.cn/high/gdjyxw/201109/t20110921_454825.html

09-21
主流媒体连续刊发我校署名文章和专题报道——70周年校庆系列报道之四
09-21

在校庆70周年到来之际,国内主流媒体陆续刊发我校领导的署名文章和专题采访报道。

09-21
英语学院召开第一届本科学术年会
09-21

9月17日上午,由英语学院主办、英语学院83级校友赞助的博雅论坛英语学院第一届本科学术年会在英语学院召开。 星雅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张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中国日报》秘书长高岸明、格林蔓施路远设计所首席设计师施路远等83级校友代表参加了开幕仪式。校长助理、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代表学院致辞,感谢校友的慷慨资助,并鼓励同学们积极从事学术研究。此次年会是英语学院迎接校庆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提高我院本科生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为校友与在校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开幕式后,来自我校英语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22名本科生分别在5个分会场发言,他们的论文涉及文学、语言学、社会学、新闻学、翻译学和国际问题研究等六个方向。经过与会专家学者评审, 5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

09-21
第十五届海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在我校全面启动
09-20

9月19日,学校关于第十五届海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在办公楼507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学校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及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会议由党办校办副主任杨诚主持。 党委副书记、领导小组组长文君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详细介绍了本次选举的有关情况,阐述了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希望大家严格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对换届选举工作要高度重视,组织有力,落实到位,认真出色地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姜宝洪就选民登记工作的具体做法及相关事项向与会者进行了说明。会议下发了选举工作的日程安排、人大代表选举细则等相关材料。

09-20
《中国日报》对我校进行专题报道:Tak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09-20

在 校庆70周年到来之际, 2011年9月20日,我校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日报》社分别在7、8两个专版对我校进行了专题报道。文章以TALKING CHINESE CULTURE TO TE WORLD为题,分别从孔子学院建设、百部京剧翻译工程、留学生教育等方面,着重报道了我校在国际文化交流和海外文化传

09-20
发掘特色亮点 展现北外形象:校庆宣传片、画册、专题片制作完成——70周年校庆系列报道之三
09-20

为全面展示学校70年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学校精心制作了《校庆宣传片》和《校庆画册》。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许戈辉校友也带领凤凰卫视栏目组拍摄制作了《校庆专题片》,作为献给母校70校庆的贺礼。

09-20
“外·特·精”办学之路:校庆系列出版物陆续面世——校庆70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09-20

为总结北京外国语大学70年来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展示学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就,我校策划编写了70周年校庆系列出版物。 在校庆纪念日来临之际,校庆系列出版物将陆续面世,分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志(2001-2010)》、《外特精办学之路建设特色型大学的思考与探索》、《他们从这里走来共和国领袖身边的翻译》、《学者选集》、《岁月如歌北外70年历程回顾》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志(2001-2010)》属学校内部刊物,已编撰完成,印制成册,其余书刊均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志(2001-2010)》是2001年出版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志(1941-2001)》的续篇,记录了学校2001年以来学校十年间发展、建设、改革、创新的历程,以及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园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编写: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志编审委员会。 《外特精办学之路建设特色型大学的思考与探索》 选录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担任学校领导以来发表的理论文章和各类讲稿,分为办学理念、改革与发展、党的建设、领导艺术与思想政治工作四个主题,反映了作者在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促进大学科学发展;厘清办学思路、突出改革创新;优化党建体系、深化党建举措;勇于践行、深入群众等方面的思索,是杨学义书记从事高教管理、潜心高教研究的结晶。该书已于近日出版。 《他们从这里走来共和国领袖身边的翻译》 选取了长期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几代领导人身边担任翻译的24位校友作为采访对象,力图通过他们对自己学习、工作经历的讲述,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重大的历史瞬间,探寻他们在领袖身边工作时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受北外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展示北外为我国外交外事事业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主编:曹文泽。 《学者文集》 是一套系列丛书,意在接续中国学术传统,弘扬北外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精神。

09-20
北外.华章
09-20

建校70周年之际,为全面展示学校70年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北京外国语大学精心制作了《北外·华章》,时长约13分钟, 邀请著名播音员任志宏担任配音,分为“外交官的摇篮”、“外·特·精之路”、“兼容并蓄,博学笃行”、“适逢其会,再续华章”四个篇章,回顾了北外的优良 传统,展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特色和成绩,描绘了建设国际知名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