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在校领导接待日接待来访同学
11-03

10月28日下午,本学期第8周校领导接待日活动在行政楼517会议室举行。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接待了校学生会郑佳、林梦媛等来访同学。校后勤管理处、饮食中心、校管中心相关负责人及校团委、校信访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校领导接待日活动。 来访同学就我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服务以及八号楼地下休闲广场改造方案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递交了比较详细的调研汇报材料。 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结合同学们提交的书面材料,对上述两个问题作了认真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他还向同学们全面介绍了我校后勤与学生部门的联动机制和各种沟通渠道,感谢并鼓励同学们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曹文泽副书记、副校长指出,后勤部门要充分听取同学们的合理诉求,着力整改,进一步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后勤各部门在随后的交流中表示,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密切与学生的联系,随时沟通,保持信息的畅通和对称,增进相互理解,共同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后勤管理处 王浩)

11-03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出席“国才智库”工程主题餐会
11-03

10月31日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出席我校国才智库工程主题餐会,并在餐会前为国才智库工程企业界及政府研究员就欧债危机及与中国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深度解析。 主题餐会由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永辉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国际商学院院长彭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际事务顾问、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执行董事张之骧教授,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彭剑锋教授等参加了餐会。 李永辉教授对蒙代尔教授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莅临国才智库工程主题餐会并发表演讲表示感谢,并为蒙代尔教授简要介绍了国才智库工程的基本情况。 蒙代尔教授的演讲从追溯美国的汇率政策谈起,以全球视野纵深分析了意大利、德国、希腊等欧洲各国的汇率政策与欧债危机的渊源,并对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张之骧教授最后作总结发言。 讲演结束后,彭龙副校长代表我校向蒙代尔教授赠送了礼物。蒙代尔教授向我校赠书并签名留念。 国才智库工程是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合推出的青年领袖培养计划。目标在于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培育国际化人才,助力中国经济、文化领先于世界,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与公共外交智库。 (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周海鸥)

11-03
计算机系举办IT前沿——云计算讲座
11-03

10月28日,应我校计算机系邀请,美国南加州大学黄铠教授在逸夫楼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Cloud Ecosystem for The Future Internet(未来互联网需要的云计算生态系统)的讲座。计算机系师生及其他院系部分同学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系副主任蔡连侨老师主持。 黄铠教授从互联网的发展和研究前沿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涵义,形象描述了云计算的强大功能及应用前景,介绍了知名IT公司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发展现状,讲述了未来互联网需要的云计算生态系统。随后,黄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黄铠教授是美国南加州大学(USC)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曾任教于普渡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目前同时担任清华大学首席讲席教授,具有丰富的计算机工程和信息技术的研发及教学经验,现已发表8本专著,2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和EI检索的论文均达到100多篇。 (计算机系 陈福)

11-03
我校与湖南省教育厅举行“歆语工程”湖南项目签约仪式
11-03

11月1日, 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与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在长沙共同签署《湖南省教育厅、北京外国语大学歆语工程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合作协议》,学生处处长丁浩、湖南省民族教育处处长王玲等相关人员参加签字仪式。 本次签订的歆语工程湖南项目协议期限为3年,将采取集中培训为主、远程网络培训为辅,分班授课与集中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为湖南省民族地区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提供专业英语培训服务;同时,我校每年将选派1-2支学生社会实践队赴湘开展以义务支教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歆语工程自2009年与湖南省教育厅开展合作以来,在培训民族地区英语教师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广泛好评。此次续签,是双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精神的具体举措,对进一步提高湖南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次签约也是我校进一步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探索和完善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服务社会发展的一次有效实践模式。 (学生处 贺泉源)

11-03
“经济与金融大讲堂”第四讲:从个税调整看中国财税改革
11-02

11月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朱青教授做客经济与金融大讲堂,为广大师生带来第四讲:从个税调整看中国财税改革,对我国当前税制改革与完善的问题进行解读。 朱青教授从1994年税制改革的背景出发,介绍了我国历次税改原因及成效,他引用税负指数等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税收负担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当前税制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车船税、房产税、环境税等各税种的税制改革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对于中国税制改革的前景,朱青教授指出,一个国家税负高低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税负轻重情况,我国目前实际税负较国际而言并不高,并且中国当前出路要增税而不是减税,要加大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民生投入。 朱青教授观点犀利、论述精辟,分析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博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好评。 (记者 郭玮)

11-02
“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举行
11-02

10月31日上午,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在操场举行,本次活动以我爱我的北外为主题。学生处副处长高印祺,学生处、团委干部,各院系辅导员及全校2011级新生参加了升旗仪式。 6点50分,活动正式开始。伴着悠扬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庄严肃立。 升旗仪式结束后,主题演讲随即开始。两位来自商学院的同学围绕我爱我的北外发表了激情洋溢的主题演讲。他们作为2011级新生代表,用铿锵有力的字句表达了作为一名北外人的骄傲与自豪,同时向全体新生发出了爱北外的号召。两位同学的精彩演讲引起全场阵阵掌声。 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一次,旨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团委:张杰)

11-02
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举办第二届文化外交研究生论坛
11-01

10月29日上午,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与对策(2011)第二届文化外交研究生论坛在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我校文化外交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以及来自法学院的同学参加了本次论坛。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妮妮教授致词,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对此次论坛寄予了深切希望。同学们围绕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安全这一主题,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国家文化安全、新媒体外交、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状况以及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认为我国应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关政策调整文化发展战略,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前院长陶秀璈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对本次论坛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不久举办本次论坛,彰显了我校理论研究的时代性和敏感性。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文化外交教研部、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多位相关研究领域的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 : 杨林彦 )

11-01
“经济金融大讲堂”特别讲座——罗伯特•蒙代尔: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
11-01

10月31日下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国际学术界誉为欧元之父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作客我校经济金融大讲堂,为全校师生带来题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校长、国际商学院院长彭龙教授主持。 彭龙副校长介绍了蒙代尔教授在经济学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对蒙代尔教授亲临北外讲座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蒙代尔教授首先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2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针对当前欧元区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和信用问题,蒙代尔教授以宏观的视角,通过对美国经济、欧盟经济、日本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分析阐述了金融危机现状,详细说明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蒙代尔教授对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表示肯定,对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克服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表示赞赏。 随后,蒙代尔教授对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蒙代尔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人民币如果能参与到可兑换的国际货币化进程,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从而实现双赢。 在提问环节,我校同学与蒙代尔教授积极互动,精彩的问答博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陈雨露校长,原中国驻IMF执行董事张之骧,相关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讲座。讲座开始前,陈雨露校长会见了蒙代尔教授一行。 罗伯特蒙代尔,著名经济学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奠基人,被国际学术界誉为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执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担任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加拿大政府、美国财政部等多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顾问。 蒙代尔教授发表了大量有关国际经济学理论的著作和论文,在经济学领域获得了杰出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稳定政策理论(即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1-01
俄语学院王希获全国口译大赛一等奖
11-01

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口译大赛第四届多语种邀请赛于10月29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 该赛事今年首次设立俄语交传比赛。参加俄语比赛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我校等全国14所高校。每校派一名选手参赛。 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2008级本科生王希获一等奖,二等奖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南京大学夺得,三等奖得主分别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 前外交部欧亚司司长、前驻俄大使翻译、俄文《中国》杂志执行总编、人民网外文部副主任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首席记者等5人担任评委。 (俄语学院:苑远)

11-01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讨、交流、对话”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1-01

由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我校东西方关系中心、山东尼山圣源书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讨、交流、对话学术研讨会于10月22日在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及我校等科研院所的近3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国际先驱导报、人民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妮妮、我校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先后致词。 本次研讨会分上、下午两个时段进行,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主要就三方面问题展开了发言和讨论: 首先,与会学者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问题研究的视角进行了探讨。 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维度的报告,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陶秀璈教授做了题为从文化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的报告,他们主张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研究;我校田辰山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转化的报告,主张从儒学现代转化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校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立志博士做了题为马克思的动态分析的报告,他认为应该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 其次,与会学者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尼山圣源书院院长牟钟鉴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异同比较与会通之路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做了题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早已结合的报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原副院长、尼山圣源书院执行副院长王殿卿教授做了题为以文化胸怀再说儒、启、马儒家思想与美国的开国元勋的报告;太原市委党校副校长贾陆英教授做了题为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徐克飞博士做了题为〈泰

11-01
“高校商学院院长论坛”在我校举行
11-01

在校庆70周年、国际商学院成立10周年之际 ,10月29日,由我校国际商学院与中国交叉科学学会-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商学院院长论坛在行政楼配楼多功能厅举行。 本次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经济调整时代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战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30多所国内院校著名商学院及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及负责人齐聚北外,共同规划和探讨中国商学院的未来发展战略和思路。 陈雨露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雨露指出,全球经济调整的大背景是中国商学院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机遇,但也充满了挑战,中国的商学院必须找到正确的发展战略,并在未来的全球商学院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论坛主题发言环节,我校副校长、国际商学院院长彭龙作了题为量化分析与商科发展的主题发言。彭校长结合国内外商科教育的发展与量化分析在商科教育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阐明了量化分析发展是国内商学院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 随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永进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书记、副院长蒋岳祥教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学彬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选中教授、我校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牛华勇副教授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围绕中国商学院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思路作主题发言。 在下午举行的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商科教育国际化与量化分析与中国商科教育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全球经济的深入调整为中国商学院深入思考自身定位及未来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次论坛为提供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商科教育,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商科精英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国际商学院 胡慧璟)

11-01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1-01

10月28日,由我校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哲学社会科学院文化外交教研部主办的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学术研讨会在逸夫楼会议室举行。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研究世界经济和国际文化软实力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及其对各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与挑战、各国政府的经济与文化政策、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文化安全的维护等问题。 校长助理、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中德经济关系的新格局新特点、从创新能力剖析美国的软实力、FDI的路径及组织模式、经济发展与主权观、理论创新与提升中国软实力和文化安全、全球化时代中国话语权拓展策略、中美文化贸易逆差的战略思考、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消费文化的命运、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分析、埃及巨变中的宗教因素等话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研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与方式的帮助下,世界各国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国家间相互了解和沟通的程度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也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探讨保护和发展世界的多元文化、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了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大政方针。本次研讨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维护,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 顾小存)

11-01
我校2011年度干部培训班举行第三讲: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周边环境的新特点
11-01

10月31日下午,我校2011年度干部培训班第三讲在配楼会议室如期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作了题为《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周边环境的新特点》的报告。校长助理杨建国主持报告会。 于洪君副部长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逐一分析了美国问题及中美关系、欧洲问题及中欧关系、中东问题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情况,就当前我国外交形势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报告指出,当今国际形势呈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力量对比均衡化等特点。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在整个世界发展格局中愈加重要,同时也增加了双方外交关系的曲折性和反复性。针对新时期我国所面对的周边环境,于洪君副部长认为,目前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处于比较复杂的局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于洪君副部长的报告生动风趣,紧扣国际时事,使大家对国际形势,尤其是对我国的整个外交形势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大家深入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记者 张文超)

11-01
北京团市委大学部到我校调研共青团工作
11-01

10月27日上午,北京团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张贺峰一行到我校调研共青团工作。团委书记陈洪兵、工会副主席刘刚以及留学生办公室、院系团总支、团委干部和学生代表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开始前,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会见了张贺峰副部长一行。曹文泽副

11-01
《瞭望》发表陈雨露校长署名文章:《全球金融体系何处去?》
10-31

10月17日,《瞭望》杂志第42期刊载了陈雨露校长署名文章《全球金融体系何处去?》。 文章从分析纽约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的深层原因出发,系统阐述了全球金融体系发展的四大趋势:一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日益提升,国际金融新格局将呈现出再平衡的多边

10-31
“新教师研习营”举行开营式
10-31

10月28日下午,我校新教师研习营开营式在日研中心三层多功能厅举行。2010年、2011年入职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干部员工培训工作正式展开。 金莉副校长出席开营式并讲话。金莉副校长指出,教师发展中心整合各方面资源举办首期新教师研习营,是我校教师发展培训工作的新尝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新教师研习营将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改进管理服务工作,加强技术保障,促进新教师和新员工在各自岗位更快适应、更早产出、更好表现,为建设世界一流、有特色、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学术新秀和管理人才。 金莉副校长强调,新教师研习营要从教职员工关心的问题出发,深入细致地进行政策制度的宣讲解读,帮助新教师站稳讲台,引导科研人员闯出学术天地,激励干部员工安心岗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事处处长刘厚广作了题为创设新机制,搭建新平台,着眼新发展的工作报告,汇报了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情况,发布了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网页(cfd.bfsu.edu.cn),介绍了新教师研习营的主要活动安排。 我校中国海外汉学中心顾钧教授以十年磨一剑为题,与新教师分享了自己入校以来的工作与成长经验。英语学院张莲博士从专业角度为大家做了关于教师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 新教师研习营将在本学期内,通过新教师活动日、名师讲坛、教师沙龙等一系列活动,为我校新教师提供专业化辅导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师发展中心 薛维华)

10-31
科研处举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系列讲座
10-31

10月26日,我校科研处推出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系列讲座在逸夫楼一层会议室正式启动。我校外国语言文学所副所长韩宝成教授就应用语言文学中的统计分析作第一次专题讲座。来自全校一百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讲座。 韩教授讲座共分为三次,将围绕研究设计及统计分析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及问卷信效度分析、常用统计检验方法及相关分析主题详细讲解应用语言文学中定量分析方法知识。韩教授生动翔实的案例讲解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营造了宽松活跃的现场学习氛围,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欢迎。 据悉,科研处将陆续邀请校内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关专家、学者开设方法论系列培训讲座,旨在进一步普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切实提高学校广大教师和研究者科研能力,加快学术强校进程,提升学校科研工作整体科学化水平和竞争力。 (科研处 冯刚)

10-31
菲律宾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访问亚非学院
10-31

10月20日上午,菲律宾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方明易女士访问亚非学院,亚非学院副院长孙晓萌会见了来访一行。 孙晓萌向方明易参赞介绍了亚非学院的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以及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等基本情况。孙晓萌表示,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将菲律宾语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并邀请菲律宾使馆官员或菲国内著名学者为亚非学院的师生开设介绍菲律宾国情、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讲座。 方明易参赞表示,菲律宾政府非常重视北外的菲律宾语专业,并将在开设专业课程、举行社会文化讲座、输送外国专家以及提供菲语图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菲律宾政府也希望邀请北外的老师到菲律宾教授汉语。2012年-2013年为中菲友好交流年,菲律宾驻华使馆希望与亚非学院合作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中国学生了解菲律宾的语言和文化。 随后,双方就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孙晓萌向方明易参赞赠送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五十周年纪念册》。 (亚非学院 韩笑)

10-31
英国班戈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
10-31

10月28日,英国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校长John Hughes 教授一行访问我校。副校长彭龙会见了来访一行。 双方校长就本科生、研究生交换,研究生的双学位项目,计划外留学项目及商科高级管理培训等方面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并计划在近期签订合作备忘录。 班戈大学成立于1884年,位于英国威尔士北部沿海城镇班戈的中心,其会计与金融类专业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并在英国RAE的排行榜中位居榜首。 国际处副处长李辉、商学院副院长蔡连桥等参加会见。 (国际商学院 章严平)

10-31
我校网球队再创佳绩
10-31

在刚结束不久的一年一度的北京高校网球秋季单项赛中,我校网球队再次取得好成绩。 本次比赛,我校网球队共有13名选手参加甲组单打的比赛,共有5名女选手进入16强,表现出了较高的整体实力。其中,日语系09级研究生严笑荷获得女子甲组单打第三名,中文学院10级学生鲜怡诗获得女子甲组单打第五名。 (体育教研组 李娜)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