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校长访问我校
11-1711 月 16 日上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校长 Roberto Rabel 教授、国际部主任 Jeff Howe 先生到我校参观访问。校 党委副书记姜绪范 会见到访客人。 会上, 双方就在国际教育领域可能进行的合作与交流交换了意见。姜绪范 副书记首先对
编辑:
《中国教育报》刊登专访张西平教授文章
11-1711月15日,《中国教育报》理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解读系列专栏刊登了专访我校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的专访文章:《走出去:彰显中华魅力的文化抉择》。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1-11/15/content_55475.htm (记者 郭玮)
编辑:
校长助理杨建国教授给法学院学生作讲座
11-1711月11日,我校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国教授给法学院学生作了题为从逻辑角度认知法理的学术讲座。 杨建国教授从具体案例出发,从逻辑的角度解读、认知法理问题,介绍了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含义与运用,并结合
编辑:
第三届首都外语标识纠错行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11-1711月12日上午,第三届首都外语标识纠错行动启动仪式在我校逸夫楼第三阶梯教室举行。此次外语标识纠错行动是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领导下,由我校和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主办,旨在规范北京公共场地的外语使用,营造良好的多语环境,提升北京国际文化形
编辑:
琼州学院领导带队到我校调研交流
11-1711月15日,琼州学院党委副书记曹瑜带领学生工作部、宣传统战部、招生就业处、学院工会和学院办公室等部门的负责人一行7人来我校调研交流相关工作。我校高度重视本次兄弟院校的来访和交流,校党委书记杨学义会见了琼州学院领导一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
编辑:
我校特聘教授顾彬受邀参加太平洋国际诗歌节
11-1711月5日,太平洋国际诗歌节在台湾花莲举行,我校特聘外籍教授、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应邀参加了此次诗歌节。 太平洋国际诗歌节每年举办一次,已连续举办六届。此次诗歌节邀请了包括来自德国、马来西亚等国的30多位诗人、学者、作家。诗歌组委会
编辑:
我校收到团中央感谢信
11-16近日,我校收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感谢信,对我校亚非学院学生刘时洽在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土耳其期间的出色工作表示充分肯定,感谢我校长期以来对中国青年外事工作的大力支持。 信中写到:该生在出访过程中工作积极努力,严守纪律,尊敬领导,有较强的大
编辑:
校领导参加张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11-16为大力弘扬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近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发出了《关于开展向张雪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我校也将学习张雪同志先进事迹列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专门编印了张雪同志先
编辑:
校领导视察基建工程以及交通防火安全工作
11-1611月14日下午,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陈雨露、党委副书记姜绪范、副校长彭龙等校领导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先后来到图书馆、阿语楼改造工程、西院综合教学楼建设工程等工地现场以及西院棚户区视察指导工作。 校领导一行先后视察了正在紧张施工的图书馆
编辑:
《瞭望》发表陈雨露校长署名文章:《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
11-1611月7日,《瞭望》杂志第45期刊载了陈雨露校长署名文章《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 文章从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人民币战略的两个三步走、新秩序的中国三大主张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在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制衡的过程中,人民币将要发挥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
编辑:
我校女排夺得2011年北京市大学生排球联赛冠军 男排荣获B组第一名
11-16为期一个月的2011年北京市大学生排球联赛落幕。作为传统强队的我校女子排球队不负众望,一举夺冠,取得了历史性的好成绩。 我校男子排球队在主力队员受伤的情况下,获得男子B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体育教研部:林思妤,张孟鸿)
编辑:
学校健康大讲堂就如何预防老年冬季慢性病开展讲座
11-1511月15日,校医院和离退休工作处在教职工活动中心共同开展健康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本次讲座邀请同仁堂专家郭玉珍大夫就冬季慢性病的预防进行讲解。学校离退休老同志积极参与本次讲座并就老年冬季常见病现场咨询。 郭玉珍大夫就冬季老年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
编辑:
名师面对面:帮助青年教师开启“教学艺术”之门
11-1411月11日下午,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在行政楼504举办了名师面对面专题活动,邀请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刘润清教授作题为教学的艺术专题报告。 我校2010年、2011年入职青年教师以及部分在我校网院进修的外语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报告由中心姚艳霞副教授主持。 刘润清教授从教师应有的五条宏观原则、亲身领略的几条教师战略性经验、学会正确处理八种关系、一堂课的五个境界等几个方面,用亲和、诙谐但颇具深度的语言向大家阐释了教学过程中应秉承的态度和精神,为青年教师们开启了教学艺术的大门。报告结束后,大家踊跃和刘教授进行了交流发言。 此次活动是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系列活动之一,今后将继续开展教师沙龙、教育技术讲坛等系列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提高教学与科研技能、开展交流活动的平台。 (教师发展中心 姚艳霞)
编辑:
我校参加上合组织第四届“教育无国界”教育周活动
11-1411月7日至8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四届教育无国界教育周活动于俄罗斯莫斯科举行。我校作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率先与俄方大学开展区域性研究方向合作的大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教育部代表先后致辞,他们一致认为,教育无国界教育周活动为上合各成员国教育界提供了一个对话和协商的机会,各成员国应求同存异、密切合作,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网络大学组织机构和法律准则,在能源、信息技术、生态学、区域研究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幕式结束后,北外与其他来自5个国家的大学代表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章程》 11月8日,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多边模式教育体系互动创新基础研讨会召开。俄罗斯教科部代表首先作了题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启动工作和前景展望报告。随后,上海合作组织大学5个合作方向分组讨论,并分别就各自的领域的合作和进展作了汇报,提出了对未来合作的展望。最后,各参会代表签署了会议总纪要。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刘博然作为项目院校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国际处 刘博然)
编辑:
立陶宛艺术家奇尔流尼斯作品展开展
11-1411月10日上午,由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与立陶宛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纪念立陶宛著名画家奇尔流尼斯逝世100周年画展开展。 立陶宛驻华大使丽娜安塔娜维切、文化参赞尤拉特拉莫斯凯、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欧语学院院长赵刚、国际处副处长李辉、欧语学院副院长柯静及欧语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开幕式。 姜绪范副书记首先致辞,感谢立陶宛政府、立陶宛驻华使馆及维尔纽斯大学对北外立陶宛语专业开办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姜绪范副书记指出,在中立建交20周年之际,在北外举办立陶宛艺术家作品展,对加深两国文化交往、促进北外的立陶宛语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预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丽娜大使深情地朗诵了奇尔流尼斯先生的一首诗,她简要介绍了奇尔流尼斯的生平和创作,并指出,北外作为中国唯一教授立陶宛语的大学,是举办这次展览最理想的地方。丽娜大使感谢我校对此次展览以及对增进中立两国文化交流的大力支持。 奇尔流尼斯是立陶宛最富盛名的艺术家,是立陶宛的象征,他在绘画、摄影、音乐领域的成就不仅享誉欧洲,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赞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11年定为奇尔流尼斯年。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奇尔流尼斯先生的三十多幅作品,展品由立陶宛大使馆提供,内容多样,是加深我校师生了解立陶宛历史与文化的好机会。展出时间为11月10日20日,地点在主楼三层北侧走廊。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靳乔)
编辑:
我校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论坛举行
11-1411月12日,由党委宣传部和哲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论坛举行。论坛的主题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党委副书记文君出席论坛并致辞。她表示,201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90华诞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如何从理论上去把握中国道路、中国经验,阐释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文君副书记重点就理论创新发表了三点看法:第一,把握时代脉搏,在坚持与时俱进中推进理论创新。第二,关注热点难点,在着力解疑释惑中推进理论创新。第三,紧密结合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旨报告。报告从分析辛亥革命爆发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两个历史事件入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相互联系的历史必然性。报告指出,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下午的两场小组讨论中,与会师生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解放思想的若干思考、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在国外媒体中的国家形象、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新媒体外交、文化产业、以及教育的创造本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哲学社会科学论坛是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讨和思想交流的平台,推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本次论坛收集的数十篇论文,选题新颖,多数都与目前党的最新理论与精神,以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关,突出了时代性和问题性。(哲学社会科学学院 张妮妮 记者 张文超)
编辑: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在我校举行
11-1311月12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主办,我校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在体育馆举行。 上午8时30分,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开幕仪式在体育馆多能厅举行。开幕仪式由党委书记杨学义主持。 陈雨露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加比赛的全体运动员、裁判员表示热烈欢迎。陈校长指出,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不仅为大学生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架构了桥梁,也为全国各兄弟院校加强交流搭建了平台。多年来,北外发挥外语人才和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陈雨露校长表示,学校一定举全校之力,在组委会的具体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全面完成比赛的各项任务,努力把本次比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最后,陈雨露校长祝愿本次游泳比赛圆满成功。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徐飞,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副主任尚修堂分别致辞,高度肯定了本届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的筹备工作,希望参赛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展现风采,创造新的成绩和辉煌。 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在致辞中对我校在各项事业中所做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成立70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刘敬民副市长指出,本届比赛是对各高校游泳运动水平的全面检阅,将极大推动全国游泳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有效促进各地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希望各位运动员顽强拼搏、敢于争先,祝愿大赛圆满成功。 随后,运动员代表、我校国际关系学院11级学生王聪颖和裁判员代表曹巍分别代表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裁判员宣誓。 最后,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杨立国宣布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我校艺术团、健美操
编辑:
我校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2011年年会成功举办
11-1111月9日下午,我校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2011年年会在逸夫楼会议室举行。副校长、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金莉教授,科研处处长张朝意以及中心成员参加了年会。年会由社会性别与全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英桃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由金莉教授做工作报告,介绍中心一年来的各项工作和研究项目进展情况。科研处张朝意处长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随后,中心成员李洪峰博士汇报了研究中心承担的北京市妇联委托项目五大世界城市妇女工作比较研究的进展情况。 会议第二部分由来自美国的著名女性主义学者、华盛顿大学的琳达林赛教授为大家作题为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性别议题的讲座。 林赛教授是美国社会学学会(中西部)会长,美国经典社会性别教材《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角色》的作者。她站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前沿上,从社会学视角,结合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梳理了全球化进程中妇女的地位与处境,回顾了联合国和世界各国促进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决议与行动。在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林赛教授提出了全球化、妇女与发展的未来模式。林赛教授深入浅出、精彩风趣的演讲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讲座结束后,林赛教授向金莉副校长赠送了刚刚再版的《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角色》一书。 (国际关系学院 李英桃)
编辑:
海淀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选举北外选区投票工作圆满结束
11-1111月8日是海淀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正式投票日,北外选区选民来到位于体育馆的选举站,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 位于体育馆一层的投票站布置庄严大方。投票站共设有两个投票箱,入口处、验证发票处、解说处、代书处、秘密写票处及出口处设置完备。 8时30分,投票工作正式开始,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陈雨露,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党委副书记姜绪范、文君,副校长钟美荪、金莉、彭龙等校领导先后投票。北外选区选民陆续来到现场,积极参加投票。一位老教授已经85岁高龄,投票以后激动地表示,在90岁的时候还要亲自来投票。整个选举投票过程井然有序,进展顺利。 11月8日24时,北外选区投票工作圆满结束。目前,选票统计结果已经报送上级选举工作办公室,等待批复。 (记者 郭玮)
编辑:
我校收到北京市投资促进局感谢信
11-10近日,北京市投资促进局致信我校,对我校积极参与第十五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表示感谢,对我校参与本次活动的25名志愿者表示肯定和赞许。信中写到:志愿者们贴心的服务、细致的工作赢得了所有参会嘉宾一致赞誉,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子的无限风采,诠释了大学生志愿者勇于奉献的昂扬精神。 第十五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与2011年11月20日至21日举行。会议期间,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协助选派了25名同学参与京港汇的志愿服务工作,为大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 张文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