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文化之美”系列讲座举办第一讲: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
发布时间:2014-09-17 10:30:38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9月16日晚,由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联合主办的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校园文化讲座在电教礼堂开讲。本学期校园文化系列讲座的主题是“探寻中国文化之美”。海淀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作了第一期讲座,题为“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
 
 
   陈名杰首先梳理了海淀区以及皇家园林文化的发展历史和“三山五园”的来龙去脉,“三山”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指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和颐和园。他表示,三山五园曾经见证了出从中西文明密切交流到西方对中国野蛮侵略的过程,见证了我们从古老的东方农业文明向一个近现代的科技文明的转换,见证了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创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历史。
   对于三山五园的文化内涵,陈名杰指出,三山五园中蕴含了中国园林文化、红色文化、士大夫文化、民族宗教文化、中外交流文化,这个区域现存文物点1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无论历史园林、八旗营区、水陆古道、寺院宫观等都有实物遗存,以圆明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更是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影响深远而广博。千年传承,脉络清晰,集中国园林文化之大成,享誉世界三百年,历史文化价值弥足珍贵,文化资源高度密集,文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陈名杰指出,三山五园面临的问题是整体环境不佳、内涵挖掘不够、功能发挥不充分、品牌形象不鲜明、战略定位不明确。目前海淀区已经开展了相关的治理工作,在拆迁建设与环境整、文化研究与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陈名杰结合圆明园海外寻宝、三山五园文化全球巡展等案例介绍了当前海淀区在三山五园文化产业开发方面采取的一些举措。对于三山五园未来的发展规划,陈名杰表示, 要把三山五园建设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教创新示范区、首都重要生态游憩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提问环节,听众就与圆明园重建、文化产业发展、古迹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互动。
 
 
   副校长贾德忠、教务处处长金利民以及教务处、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外研社人文分社社长吴昊主持。
   陈名杰,曾在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历任海淀区旅游局副局长、局长,圆明园管理处主任,现任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海淀报》总编辑(兼)。陈名杰一直十分关注现实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创新,注重将学术研究与北京文化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近年来对圆明园历史文化及现代诠释、海淀文化发展传承与国际传播、北京文化内涵挖掘及国际影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等,都有着深切的现实关怀和成熟的理论思考。
   本学期校园文化系列讲座共六讲,将邀请陈名杰、梁燕、楼庆西、李建华、方李莉、魏崇新等知名学者,围绕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国传统戏曲、中国建筑、中国丝绸、中国陶瓷和中华诗词等话题,带领同学们探寻和领略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化之美,使同学们在具备广阔国际视野的同时,体味深厚的中国情怀,感受和把握中华文化的内在精髓和核心价值。
 
(记者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