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韩国女性家族部青少年活动振兴院选派的韩国青年代表团一行100余人访问我校。我校学生与代表团成员就中韩青年的创业与就业、社交网络与校园生活、中韩青年大学生活异同等主 题进行了交流。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交流频繁,北外与韩国青年代表团的交流,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韩两国可谓一衣带水,在双边交流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据统计,往来两国之间的旅客,每天都有一万人次之巨。本世纪初以来,“韩流”颇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今年年初,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更是风靡全国,“都教授”“星星体”“炸鸡啤酒”等文化符号随处可见,就连今年七月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也屡屡提及。与此同时,“汉风”也渐渐登陆韩国。从中国出口至韩国的《步步惊心》《陆贞传奇》等古装电视剧在韩国也得到了热播。这些影视剧的热衷者往往是青年一代,在接触到这些优秀的文化产品后,他们会更欲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对方的文化。
一方面,中韩两国文化存在着天然的亲近感。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不少误读,误解,甚至是敌视。韩国方面自不待言,中国方面也有很多。近期,一篇《韩国学者称〈西游记〉起源于韩国》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争议。其实这篇报道翻译自某日本网站,而该日本网站又是从中国的某个网站翻译而来。可谓出口转内销。此类“被韩国”的传言,或是纯属子虚乌有,或是片面夸大了少数韩国人的观点。这说明,即便在两国人民交流如此频密的情况下,民众之间的不了解、不信任情绪还是多有存在。而这种情绪被某些媒体利用时,一部分网民往往会失去客观理性的判断。
网民的主体是青年。作为青年之中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理应擦亮双眼,正本清源。然而,在中国高校中,目前有关韩国的课程多是在韩语专业内部开设,而面向非专业学生的通选课并不太多。许多对韩国文化有热情、有兴趣的学生可能多少会感到遗憾。对此,各高校或许应该更加重视为学生们提供有关韩国的通选课程或网络资源,让更多的学生能从正规的渠道而非仅仅社会网站和韩剧去认识韩国,了解韩国。
中韩青年交流应往更深入、更全面、更多层次的方向努力。北外担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任,北外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因此,不论是深化当下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还是推动未来双边关系的增强,北外和北外青年学子,理所应当也完全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 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