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北外讲坛”第十五讲在图书馆举行,本次讲座由我校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与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中心共同举办。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高丙中作题为“扎根国外的社会文化研究——中国海外民族志发展现状”的讲座,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兼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中心主任包智明担任评议人。
高丙中从“人类学与中国”“中国与人类学”“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世界性社会”和“‘中国新生’的世界性”等概念深入浅出,向大家介绍了社会学、人类学、世界民族学等学科的前沿发展情况。他指出,从民族志到区域研究是从点到面的研究,扎根海外社区的民族志研究是中国人类学的海外研究的初级阶段,要积极促成其上升到区域研究。同时,海外民族志研究需要语言力量的支持,北外的语言优势在海外民族志研究中充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利用自己的专长投身海外民族志研究中。
包智明对高丙中的讲座进行了点评,并向大家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中心及近年来的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等情况。他鼓励我校同学利用语言优势,学习社会学、人类学、世界民族学等知识,深入了解对象国的社会文化、风土民情,积累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寻找新的学术研究突破口,为海外民族志研究贡献智慧。
我校科研处处长、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张朝意强调,在当下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期,北外要以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践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勇于担当。
讲座最后,张朝意、高丙中、包智明共同为“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海外民族志研究工作坊”揭牌。我校英语学院、德语系、法语系、阿拉伯语系等单位以及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100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