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我校承办的“2013年欧盟官员来华研修班”在我校正式开班。来自欧盟理事会、对外行动署、欧委会发展和合作总司等16个部门的30名欧盟官员(其中22人负责中国事务)将在北京和西安两地参加为期一周的语言学习、文化讲座与文化体验活动。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静炜,我校校长韩震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张秀琴司长在致辞中,希望此次活动能够促进中欧之间的了解与互信,使中欧双方用相互尊重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彼此,在互尊互信、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促进中欧各领域的务实合作。静炜副主任在致辞中回顾了孔子学院总部在创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中国-欧盟语言合作研讨会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指出欧盟各国发展汉语教学,将有助于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韩震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项目承办方,将全力为此次研修班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最坚实的后勤保障,希望各位学员能利用此次来华研修的机会,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概况,在体验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全面提升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外交部欧洲司、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重大项目处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我校国际处负责同志参加开班仪式。仪式由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晓慧主持。

2012年2月,中欧领导人宣布建立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4月,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成功访问了欧盟,与欧盟教文委员瓦西利乌女士共同主持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签署了《联合宣言》并公布了《后续行动计划》。作为“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后续项目,教育部、外交部和国家汉办等对本次研修班给予了大力支持。研修班将通过基础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和教育概况讲座,国家机关、教育机构和报社媒体访问,以及名胜古迹考察和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等多种课程形式为欧盟官员提供一个亲身感受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展开多层面对话的机会。随着欧盟对中国了解的进一步加深,双方必将开启更多的合作,建立起更为坚实的互信关系。

作为“2013年欧盟官员来华研修班”的承办单位,我校是中国开设语种最多的大学,已完整开设了欧盟国家23种官方语言,全面启动了“欧盟官方语言整体教学平台”。早在1999年至2003年,我校受商务部委托,承担了5期“中国-欧盟青年经理人培训项目”,为欧盟培养了160余名通晓汉语,了解中国国情文化的高级经贸人才,开发出版了商务汉语系列教材《经理人汉语》,该项目是中国和欧盟在国际贸易领域开展的第一个政府间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之后,北外又分别承担了欧盟法律人才培养项目和科技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和2012年,北外分别承办了两届 “中国-欧盟语言合作研讨会”,编辑出版了《2009中国-欧盟语言合作研讨会论文集》。截至目前,我校已承办了18所海外孔子学院,其中15所位于欧洲,北外利用学科优势,努力践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双重使命,为中欧关系的不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孔子学院工作处 刘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