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分享自己的故事——丽泽书友会第二期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13-06-14 16:22:48 来源: 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编辑:

    6月13日,丽泽书友会第二期活动举行。活动由党委宣传部与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主题为:“公共外交:分享自己的故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张中载教授、外文所研究员王炎、德语系副主任王建斌、法学院副院长姚艳霞、外研社人文分社社长吴浩、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鑫宇,以及英语学院、亚非学院、欧语学院等院系2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交流活动。

 


 


    张中载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目前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环境与我校公共外交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他说,在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号召下,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开展公共外交教学与实践工作,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公共外交硕士授予学科,积极推动我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并在全校范围内遴选2013—2014年度科研资助项目,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师生关注这一新兴学科。
    王炎研究员、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教师周杜鹃分别以中美交流和中澳交流为案例,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借助大众文化传播与海外意见领袖等渠道拓展公共外交资源,提升国家形象。在讨论中国大学的传媒形象在公共外交大背景下应做如何转变时,与会老师认为,要兼顾历史的框架和比较传播的专业视角,不能片面孤立地就事论事,中国在从跨文化的角度开展形象宣传工作中不仅要吸收借鉴外国在形象宣传上的优点,也要对自身的成功经验有充分的自信,做到和而不同。

 


    王建斌教授结合工作生活的经历,强调了中国在经济上腾飞应当避免“暴富”心态,在与他国的接触之中注意沟通方式,相互尊重,秉持宽容大度精神,保持大国风范。
    姚艳霞副教授认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应该承担一个信息纠正者的角色,去纠正国外媒体或组织对中国形象的误读,同时也要从自身做起改变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真正提升中国的形象。
    国际关系学院史泽华副教授认为,公共外交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去影响他国对中国的解读。但是中国在对外改变自身形象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内的协调平衡。
    周鑫宇博士认为,学校在推动公共外交工作开展的时候应当整合学校的多种资源,并将公共外交落实到教学中去惠及学生,让学生也做真正的参与者、思考者。
    与会教师从自身学术背景出发,分享了自己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体验和故事,就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做了深入的交流。大家认为,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外国人对中国的正面认知,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中国未来国际环境与和平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与会老师希望能通过交流有效提升自身的公共外交水平,并希望以此带动全校师生的公共外交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