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由教务处、宣传部联合举办的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校园文化讲座在逸夫楼开讲。本学期校园文化系列讲座的主题是“中国国际传播”。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高级编辑严文斌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国际传播”的讲座。

严文斌主任首先介绍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状,指出了中国在国际话语中所面临的困境,即外界对中国的无知与媒体偏见、中国“原罪”论与被妖魔化、中国发展进步与中国国际形象改善、西方信息传播的双重标准、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缺失与“西强我弱”、西方媒体的标签化与舆论一致等六个方面。严文斌主任表示,国际话语权缺失表现为知识体系缺失和软实力的弱势,因此西方国家在战略上围堵,安全上威胁,发展上牵制,统一上阻挠,主权上干扰,责任上施压,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

随后,严文斌主任指出了中国国际传播中的十大硬伤:无事生非;自说自话和自娱自乐;夸张,从概念到概念;忽视东西方文化差异;绝对不能给社会主义摸黑;割裂国内外传播的相关性;对外传播无禁区,如何传播有技巧;时刻牢记自己的宣传使 命--宣传味;忽视公共外交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讲道理不摆事实,讲政治不讲故事。严文斌主任介绍了汶川大地震媒体报道、08年奥运会报道等国际传播经典案例,指出中国的国际传播要以内容为王,第一时间报道中国,尽可能地与海外的关注点做到无缝对接,用国际化表达来向外界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
严文斌主任的讲座案例丰富、论证严密,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就中国企业走出去、公共外交等问题与严文斌主任进行了讨论和互动。
在本学期以“中国国际传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系列讲座中,学校将邀请江和平、马胜荣、黄文等多位具有丰富国际传播经验的学界和业界专家来校做讲座,分析和阐述中国国际形象传播、网络媒体发展等热点问题,为同学们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和传播提供帮助。
本场讲座由校长助理、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主持,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赵宗锋,教务处处长朱红、副处长郭珠睫等参加了讲座。
(记者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