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在专版刊登文章:北京外国语大学 坚持“外、特、精”办学
发布时间:2012-09-07 18:10:47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9月7日,《中国教育报》专版刊登文章《高等教育:迈上由大国向强国的新征程——十六大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综述》,报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专版以《北京外国语大学 坚持“外、特、精”办学》为题,介绍了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成就。

 


    文章全文如下:


北京外国语大学  坚持“外、特、精”办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1941 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在7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继承延安精神,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坚持“外、特、精”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优良校风。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纳忠等学术大师和柯鲁克、伊莎白、李莎等国际友人在此执掌教鞭,8万余名高质量涉外人才在此蒙沐教泽,从他们当中走出400多位大使和1000多位参赞,学校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启动了学校“十二五”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努力成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排头兵,谱写了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新篇章。
    全国最强的外语学科群
    学校现讲授54种外国语言,完整开设了欧盟国家23种官方语言和东盟10国的官方语言,是国内开设外语语种最全的大学。
    学校积极探索建立非通用语专业学生短期海外留学机制,开展“7+1”项目,利用国家公派和校际交流等渠道,为非通用语本科生出国留学创造条件。2006年以来,近90%的非通用语本科生在学期间获得了一个学期的出国留学机会。
    学校以多语种多学科为学术特色,以重大科研项目建设为龙头,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需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这是国家社科基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单列项目,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
唯一提到的一个单项项目。
    学校在亚、欧、北美14个国家承办了17所孔子学院,是目前国内承办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也是最早设立孔子学院专门管理机构的高校。
    教育扶贫 实践育人
    “歆语工程”是学校以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支教帮扶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扶贫项目和实践育人平台。2006年启动以来,已培训来自北京、河北、湖南、广西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779多名英语基础教育教师。

 

(记者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