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项目领导小组成员、我校金莉副校长、科研处张朝意处长,项目组首席专家张西平教授、李雪涛教授,以及技术办公室主任、工程师李明炎,前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汇报“数据库”子库之一——“国外中国主题出版机构数据库”的正式上网准备工作。
听取汇报工作的专家组成员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杨庆存副主任、赵川东副主任,宣传处李小标处长,调研处陈文学处长、洪波副处长、陈俊乾、孙彦忠等几位同志。

金莉副校长代表我校及我校数据库领导小组汇报了学校对这项工作的指导情况。金莉副校长说,我校正在编制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学校把“中国文化海外动态数据库”的工作居于学校科研的核心性地位,并以此推动学校所确立的将中国介绍给世界新的战略使命的完成。我校十分感谢规划办领导对这个项目的支持,并决心把这个项目做好。
张西平教授、李雪涛教授分别就子库上网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李明炎工程师向专家组现场演示了子库的各项使用功能。
在听取完项目组成员的汇报之后,杨庆存副主任首先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充分肯定了数据库项目的设立,认为这个数据库是直接为国家的文化大发展服务的,是直接落实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定要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分类指导,而这依赖于对基础性数据的掌握。同时,这个数据库也将直接推动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域外中国学的研究。数据库的工作人员要始终站在国家的高度,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工作。同时要面向读者,为学术界服务,为出版界服务,为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发展服务。要始终明确数据库的“目标”、“意义”和“读者”这三个最核心的内容。数据库所确定的“国家立场、全球视野、数据为本、服务学术”的宗旨很好,要贯彻到工作的始终。
赵川东副主任随后进一步指出,该子库意义重大,目前已初具规模,在语种、学科内容的综合性上已经有了突破。从目前的设计来看,在定位、设计以及内容形式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同时要认识到这个数据库的工作量极大,将来在维护上也有着艰巨的工作。赵主任还就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项目组全力以赴,力争建立一个最权威、最全面的中国学研究数据库。建议在8月初规划办网页改版之后,数据库项目组能将三个数据子库同时挂出,以服务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此外,双方还对效果与评估版块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针对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数据库”项目组成员表示:“数据库”的建设要在站在国家立场、把握全球利益,掌握好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国家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契合度,注重整体协调性的前提下,目前,集中做好今年的工作,建设好四个子数据库,继续在全国社科规划办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构建独立技术平台,为下一步的数据库建设打下基础,要完善项目管理、经费使用各项等工作,逐步摸索出一套大型社科类数据库的管理办法。
此次汇报获得了成功,标志着数据库首批子库正式挂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是数据库项目进入收获成果阶段的第一步。
(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李真、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