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人权研究会、五洲传播中心、高等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首届“在华外国师生看中国摄影、作文大赛”颁奖仪式在行政楼配楼多功能厅举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巡视员兼副局长刘萱、校党委书记杨学义、党委副书记文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处长王琰文、五洲网络传播中心主任薛平、人权杂志社常务副总编朱云平、中国人权网总编张伟等出席颁奖仪式,首都高校留学生代表、参赛师生代表、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20多家媒体参加了颁奖仪式。仪式由党委宣传部部长赵宗锋主持。

党委书记杨学义代表学校致辞,向出席仪式的嘉宾和外国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情况。杨学义书记表示,本次比赛为北外积极践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新使命提供了很好的活动载体。杨学义书记指出,本届大赛是一次大规模、高水平、成果明显的国际性摄影和作文赛事,是对我国留学生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展示中国形象一种形式新颖的活动。作为本次大赛的主办方,北外积极发挥联络和纽带作用,全面铺开大赛的宣传组织和稿件征集工作,为大赛的成功举办做出了努力。北外将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支持和指导下,继续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挥纽带联络作用,与兄弟院校一起,努力将大赛打造成为在华外国师生的文化交流平台,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对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获奖院校以及师生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大赛付出辛勤努力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有关方面表示感谢。崔玉英副主任指出,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的桥梁,举办此次大赛就是期望通过外国师生朋友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切身感受和独特视角,借助图片和文字增进了解、传递友情,更好地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参赛作品从不同角度真实记录了中国城市和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真实反映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崔玉英副主任表示,真诚希望外国师生朋友在中国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多更广泛的参与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和久远。

参赛代表北京大学安明、复旦大学宋周熹,华中师范大学甄子云分别发表参赛感言,会上还播放了参赛教师、我校国际商学院外籍教师伊恩•柯马克回国前录制的参赛感言视频。他们在发言中回顾了参加本次大赛的感受和体会,表示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继续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


本届大赛共设摄影、作文最高人气奖,学院组织奖,摄影、作文一二三等奖等五个类别的奖项。其中,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甄子云等6人获得摄影、作文最高人气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等三所院校获得学院组织奖,清华大学章景皓等12人分获摄影、作文一二三等奖。崔玉英、杨学义、刘萱、文君和王琰文、薛平、朱云龙、张伟、李又文等颁奖嘉宾分别为获奖的院校、师生代表颁发了证书。

为祝贺首届“在华外国师生看中国摄影、作文大赛”成功举办,我校留学生和学生艺术团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温婉悠扬的民歌《茉莉花》小合唱,将传统相声艺术与英语完美结合的英文相声《说学逗唱》,刚柔并济的咏春拳表演,大气雄浑的歌曲《青藏高原》等节目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我校中文学院马来西亚留学生带来了歌舞《中国人》,把马来西亚传统舞蹈与中国流行音乐《中国话》相结合,精彩的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首届“在华外国师生看中国摄影、作文大赛”于2011年下半年拉开帷幕,历时4个多月,共有全国数十所高校的来自21个国家的近万名外国师生参与,共收到数千幅参赛摄影作品和上千篇参赛作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教育部是本次大赛的支持单位,中国人权网、人权杂志社、高等教育学会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宣传部和新闻中心等单位承办比赛。组委会在我校设立了高校联络办公室,承担宣传组织、稿件征集以及初评工作。
本次大赛分为摄影和作文两大类。摄影作品分为“中国风光”、“中国城乡”、“中国人”三个主题;作文涉及“今日中国印象”、“生活感受”、“游记”、“与中国人交往故事”等内容,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形象与内涵。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牵手》、《前门•灯》、《泼墨张家界》等9幅摄影作品和《我与下河》、《最美丽的瞬间》等9篇作文作品获奖,我校中文学院等三所院校获得学院优秀组织奖。
获奖和部分参赛作品将在我校中文学院进行展览,并将赴部分高校进行巡展。
(记者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