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总结我校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经验,保证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顺利实施,3月2日,教务处组织召开全校外语专业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议。来自英语学院、俄语学院、德语系、法语系、日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拉伯语系、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等有关院系部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朱红主持。
会议开始,各院系负责人就各院系对该“计划”的实施情况,分别从选拔和培养两方面对 “计划”的实施情况做了介绍。各院系针对“计划”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组建了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参与教学和指导。此外,“计划”除建立导师制和个别辅导外,尽可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部分课程以及高水平讲座都向“计划”外学生开放。他们认为,“计划”的实施是对现有本科教学的创新和尝试,有效地促进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有力地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同时,与会人员还就选拔时间、人数、“计划”与出国留学等其他深造机制的统筹、共享课程建设与课程安排、专业资料扩充、本硕对接机制等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随后,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牛华勇介绍了上学期“国际经济与金融”共享课程开设情况。他指出,尽管进入“计划”的学生大多是“零起点”学习经济学科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巨大的潜力,表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良好的自学能力。他对今后共享课程的开展及安排提出了一些建议。
学生处处长丁浩和团委书记陈洪兵就我校“歆语工程”的背景、社会实践的意义,以及“计划”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歆语工程)的情况做了说明,并进一步探讨了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思路和规划。
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妮妮就 “国际化战略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做了详细说明。她指出,较高思想政治素养是国际化战略人才必不可少的,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将针对“计划”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最后,教务处处长朱红就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做了逐一解答。并通报了国际化战略人才经费使用情况和分配方案。
(教务处 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