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学校不断强化“教学立校、学术强校、人才兴校”的发展战略,以校庆70周年、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紧跟国家需要、服务“走出去”战略,全面推进学校科研的各项工作,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学术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科研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的快速稳健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突破重大科研项目立项
2011年,学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再创佳绩,纵向科研项目数量取得较大突破。学校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力度,从项目源头抓起,强化项目顶层设计,多次召开专家评审会论证社科基金申报材料。经过一年的努力,科研项目数量稳步提升。2011年我校共获得国家、省部级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29项,4位老师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由我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进展顺利,该项目是国家社科规划办有史以来资助金额最大的单项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该项目旨在总结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基本情况、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基本方法,为国家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咨询。
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提升北外国际学术影响力
2011年,校庆70周年之际,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国际高端学术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展现北外学术精华,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提升北外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5月21日,“2011年翻译教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拉开我校2011年高端学术会议的序幕。来自国际大学翻译学联合会的数十家国际一流翻译院系和国内设有翻译专业院校的近300名教授、专家和学者齐聚北外,共同探讨国际翻译教育的发展。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主席LEE-JAHNKE女士表示:“本届研讨会是一次真正的多元化的盛会,我们看到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方法,加深了与世界各国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7月2日,由我校发起组织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分会正式成立,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为我国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者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受到国内众多外语高校的欢迎与支持。

8月23日,享有国际应用语言学界“奥林匹克”美誉的第16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共有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应用语言学专家与学者参加,1000多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本届大会在会议规模、学术水平、影响力等各个方面都创造了学校历史,受到了主办方、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扩大了北外学术的国际影响力。
整合学术资源,打造学术精品
学校以重大项目为龙头,以制度创新为手段,整合全校学术资源,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着力打造学术精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校教师共发表论文797篇,出版著作178部,学术产出在数量质量上均有显著提高。

9月23日,代表北外学术研究最高成就的出版物——《北外学者选集》隆重发布,该选集共有25部,收录了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纳忠等老一代学术前辈的经典佳作,也收录了胡文仲、张西平等当今学术前沿领域学者的优秀成果,以及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两个机构的学术成果。
一系列在国内学界具有影响力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我校科研由原来的语言文学研究为主进入到以语言文学为基础,经济学、管理学、外交学、新闻学、海外汉学等多学科并举的时期,学校科研实力实现明显提升。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探索科研评价新机制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科研潜能,推进“学术强校”进程,2011年,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并在科研奖励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2011年,科研处共举办系列学术讲座18次,科研项目培训讲座4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就学科领域前沿问题、人文社科研究方法等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与好评。11月8日,科研处启动以“交流与分享”为主题的学术沙龙,为广大中青年教师搭建交流与共享的平台,营造学术氛围,推动科研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调动教师的科研热情,学校对现有的科研项目奖励机制进行了革新,逐步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新型科研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提升科研质量,多出精品。学校在2011年首次举行科研奖项评选,并在教师表彰大会对相关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一系列创新举措得到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肯定,对于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培育学术创新人才,孵化学术团队,加快学术强校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2011年,我校科研工作紧跟国家战略需要,发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外国语言文化研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展开交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地方经济发展。2011年,学校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需求,启动了以“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为标志的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7月22日,学校召开“中国出版走出去”研讨会,邀请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卓越亚马逊等出版企业,交流心得,探讨“走出去”相关问题。学校还与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妇联等单位展开合作,为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011年,学校科研工作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以重大科研项目为抓手,从培育团队、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努力,使学校 科研实力得到稳步提升。2012年,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的双重机遇下,我校将充分发挥外语学科优势,切实提升学校学术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启科研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