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经过16个月的广泛调研、认真起草、周密论证、三轮征求意见以及不断修改和完善,于今年10月最终形成定稿。《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全面描绘了学校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路线图”,对于应对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面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具有决定性意义。
高度重视 全面部署 规划制定列入学校工作重点
回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共经历了前期准备与调研、文本起草与研究论证、征求意见与修改完善、审议与定稿汇编四个阶段。2010年6月30日学校召开“十二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陈雨露校长从认识北外事业发展的定位、把握北外的发展规模、思考北外事业发展的增长点、做“精”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校园建设、做好管理和资源保障工作、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发展点等七个方面对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作出重要部署。杨学义书记强调学校“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并对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自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分段推进 不断完善 规划字斟句酌圆满终稿
从2010年6月至12月为动员部署和调研阶段。学校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向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负责人、老教授、青年教职工、学生征求意见。同时,各院系、各专项规划负责单位也都在开展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另一方面,发展规划处对上外、广外等外语院校及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发展状况和规划重点进行了深入调研,为我校规划制定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2011年1月至5月,为各子规划、专项规划、总规划起草阶段。2011年1月5日,学校召开“十二五”规划工作促进会。杨学义书记对学校 “十一五”发展和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总结。陈雨露校长对“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三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规划总体的继承性和衔接性,继承北外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模式,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积累的经验,延续未完成任务;二是准确把握新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和特征,认真领会《规划纲要》精神,明确学校新时期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三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据学校比较优势、《规划纲要》要求和国家战略需求三个标准,确定发展重点。根据学校规划编制工作计划,2011年2月,各专项规划、子规划、院系规划初稿基本完成。学校专门组建总规划起草小组,从各职能部门抽调骨干人员参与起草学校总规划。经过两个月的密集工作,顺利完成规划初稿的起草,并经过6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讨论稿》,提交学校党政联席会讨论。
2011年6月至9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为了确保学校“十二五”规划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同时对学校未来发展具有科学的战略指导作用,意见征求工作进行了三轮。第一轮是在全校中层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范围内进行,第二轮是在校内各单位、学术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工会教代会主席团成员、工会委员会委员和前校领导范围内进行,第三轮重点征求了教育部、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安全部等校外单位的意见。
2011年10月,为总规划审议、定稿、上报阶段。在三轮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完善,并经党政联席会、工会教代会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最终完成。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新的重要发展时期,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对于发展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十分重要。为确保规划制定的科学、严谨,学校“十二五”规划制定遵循了三个原则。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处处长杨建国介绍说:“此次规划的制定坚持了‘开门编规划’的基本原则,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以及统筹组织协调的工作原则。”据介绍,在整个编制过程中,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广大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外国专家、老教授、离退休老同志积极献计献策,真正做到了“开门编规划”。在制定院系规划、子规划、总规划时,充分发扬了民主原则,最大范围的开展讨论和征求意见,并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规划从讨论稿到最终定稿,共修改了11稿。为保证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此次规划编制工作调动全校各方面力量,建立了统筹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委员会,杨学义书记和陈雨露校长任主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任常务副主任。委员会下设立十三个工作组负责各专项规划制定,同时从全校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总规划起草小组,为规划制定的顺利进行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科学概括 引领发展 规划勾勒学校发展蓝图
《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二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全面描述了学校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了“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引,坚持“外、特、精”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民主办学,依法治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质量和水平,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经过五年探索,五年腾飞,完成战略转型和战略升级,实现十年历史性跨越,把北外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外国语大学,成为培养和造就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摇篮,成为服务国家全球战略利益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智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引领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探路者”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社会六大建设任务。同时从体制改革、经费保障、校园与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为六大任务的顺利推进提出了保障措施。
学校“十二五”规划集思广益,反复凝练,集中了全校的智慧,是站在学校发展全局与未来角度,对新时期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高度引领和概括,是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总纲领。对于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新形势,在未来五至十年间完成战略转型和升级,保持优势和领先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 王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