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讨、交流、对话”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1-11-01 11:19:12 来源: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 编辑:

        由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我校东西方关系中心、山东尼山圣源书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讨、交流、对话”学术研讨会于10月22日在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及我校等科研院所的近3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国际先驱导报、人民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妮妮、我校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先后致词。
        本次研讨会分上、下午两个时段进行,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主要就三方面问题展开了发言和讨论:

        首先,与会学者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问题研究的视角进行了探讨。

        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维度”的报告,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陶秀璈教授做了题为“从文化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的报告,他们主张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研究;我校田辰山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转化”的报告,主张从儒学现代转化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校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立志博士做了题为“马克思的动态分析”的报告,他认为应该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
        其次,与会学者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尼山圣源书院院长牟钟鉴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异同比较与会通之路”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做了题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早已结合”的报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原副院长、尼山圣源书院执行副院长王殿卿教授做了题为“以文化胸怀再说儒、启、马——儒家思想与美国的开国元勋”的报告;太原市委党校副校长贾陆英教授做了题为“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徐克飞博士做了题为“〈泰凯尔〉的毛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报告。几位学者就大家感兴趣的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发言和讨论,他们普遍认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密不可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作为中国传统主流的儒学需要进行现代化转型,以适应现时代的需要,与马克思主义更好地结合。
        最后,与会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央党校许全兴教授做了题为“儒学复兴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报告,主张要形成适应现代社会、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新的儒家文化;清华大学钱逊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儒学的当代发展”的报告,;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东昌教授做了题为“论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报告;北京林业大学张连伟副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报告。
        在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会场进行主旨发言的同时,在模拟法庭分会场还就“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儒学与中国现实”两大主题进行了两场专题采访,讨论、争辩的气氛也非常热烈。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陶秀璈教授在大会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具有时代感强、选题好、形式多样、讨论议题比较集中等特点,会议呈现出百家争鸣、和而不同的学术氛围。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思想,为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

 

                                                                                                             ( 哲学社会科学院:孙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