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18日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闭幕后,我校师生认真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热议《决定》关于文化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论述,反响热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鼓舞人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勾勒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我校师生对此深受鼓舞,普遍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今后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张妮妮说,文化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文化产业也同国家经济密切相关。十七届六中全会告诉我们,文化已经成为各领域都要关心的焦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势在必行。
党校副校长祝和军说,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做出的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议,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正是在精神和层面对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回应和深度阐释,表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更加重视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势在必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师生们表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是适应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表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英语学院张中载教授说,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中国的社会现状来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加强,应当通过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高尚道德,来净化人们的心灵,改变社会的风气。另外,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是看经济,还要看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宫玉选表示,从国际角度讲,文化竞争力关系到意识形态主动权的得失。当外国文化公司利用中国的文化资源(如花木兰故事等)打造成文化产品成功占领中国市场并宣扬外国文化观念的时候,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话语权却微乎其微。因此,中国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快速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我校师生纷纷表示将结合工作和专业的涉外特点,积极践行学校提出的“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我校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晓慧表示,近几年来,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举措的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的直接参与者,我们深深感到加强中华民族自身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需要在文化上提炼出一套领先世界,并能够为世界人民所广泛认同的话语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科学、生活方式。
法语系学生邓冰艳说,作为一名北外学子,肩负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历史使命,应当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积极学习、了解我国的文化精髓,并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 张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