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二十六届年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1-09-28 11:48:37 来源: 教务处 编辑:

    喜迎70周年校庆之际,9月23日-24日,由我校承办的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二十六届年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外交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和我校的16所外语院校的党委书记、校(院)长、党(校)办主任、教务处、研究生处负责人一行近70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党委书记杨学义代表学校致辞,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表示欢迎和感谢。杨学义书记指出,当前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地位的转变为外语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大外语院校须把握趋势,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在兼顾传统、特色发展的基础上融入国际化进程大潮,实现外语院校的跨越式发展。随后,他向与会代表简要回顾了我校70年来的办学历程,并就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杨学义书记强调,此次年会是学校向各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切磋借鉴的宝贵机会。最后,杨学义书记祝愿本届年会圆满成功!
    在交流发言阶段,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外语院校的升级与发展”、“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与体制,提高外语类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三个主题,与会代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陈雨露校长以“适应国家战略需要,加强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为题作主题发言。陈雨露校长指出,北外作为我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外语高等院校,多年来紧贴国家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当前,中华民族在全世界的全面崛起,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时代要求。世界主要国家都把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外语政策还不够成熟。从发展现状和趋势出发,各外语院校在做好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的同时,应尽快增设更多非通用语种,大力加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要高度重视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为达成上述目标,全国外语院校须联合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发展,并在国际区域问题和国别问题研究上取得突破。
    随后,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等其他兄弟院校的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他们分别从落实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各自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经验,为与会兄弟院校提供了众多有益借鉴。同时,他们也为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难点提出了许多建议,对外语院校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经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与会代表们就年会主题达成了六点共识。在闭幕式上,陈雨露校长代表本届年会承办方宣读了年会纪要。
    一是外语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和科研的平衡,人才培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是与会院校均认为:外语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将语言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并且将其放到国家战略需求的轨道上来。各外语院校要根据新的要求制定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三是复合型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但是复合哪些专业知识,各外语院校应因地制宜,根据办学特色和专业基础进行复合。
    四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并不适合所有的外语院校。但是面对国家需求紧迫的人才,如高级笔译、高级口译、国际公务员、国际组织职员和对外项目负责人等人才的培养,有能力的学校要迎难而上。
    五是通晓国际规则是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外语院校而言是巨大挑战,外语类院校未来要将其作为突破点。
    六是文化的传承创新已经成为大学第四功能,这对全国外语院校而言意义深远。外语院校要勇于文化的传承创新,进而完成国际传播,所有外语院校任重道远,这个难点必须突破。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雨露校长将全国院校协作组年会的会旗交与下届年会的承办方——西安外国语大学。随后,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进行了简短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届年会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并诚邀各兄弟院校明年齐聚西安,共话外语院校发展大计。
    会后 ,陈雨露校长以及部分兄弟院校领导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采访,就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务处 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