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公共外交论坛(2011)暨第四届外交官论坛在我校举行。论坛以“国际格局转型时代的中国公共外交: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来自政府、大型企业、高校、媒体、文化界等领域的2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启正,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裘援平,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陈雨露,党委副书记文君等。
上午,“公共外交论坛(2011)暨第四届外交官论坛”开幕式在办公楼配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党委副书记文君主持。

杨学义书记致辞
党委书记杨学义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社会各界一直以来给予北外的支持表示感谢。杨书记指出,北外建校70年来,一直立足于国家战略急需,致力于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发展,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立足于国家外交事业的新需求,在国内率先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并成功召开了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外交官论坛。一年来,中心依托自身丰富的外语资源优势和国别与区域研究力量,编辑了国内首部公共外交研究报告,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国内首家公共外交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北外公共外交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连年举办的公共外交论坛暨外交官论坛,为北外开展中国外交研究和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北外要努力将论坛打造成为涉外知名人士沟通联系的新纽带、外交学术研究交流的新载体、展示中国外交研究成果的新舞台。
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裘援平,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先后致辞。

裘援平副主任致辞
裘援平副主任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北外70周年校庆的祝贺。裘援平副主任在致辞中结合最近发布的《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公共外交需要从坐而论道的阶段转向更加务实、思考应该如何做的阶段,尤其应该重视如何构建对外话语体系。

于洪君副部长致辞
于洪君副部长在致辞中对北外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一年来,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在公共外交学术和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并积极参与公共外交实践,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积极影响,希望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不断努力,为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主旨发言阶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校长陈雨露先后作主旨发言,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启正作总结发言。

魏建国秘书长发言
魏建国秘书长在发言中为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核心机构建立,制定公共外交战略思想和实施方案;二是要通过企业赞助建立公共外交服务基金;三是要打造北外公共外交论坛的精品学术期刊,到国外发行、扩大影响。

张燕玲副会长发言
张燕玲副会长在发言中强调了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在中国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并表示国际商会将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开展中国海外企业形象管理研究项目,尝试对近年来中国跨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发展和公共外交影响进行概括分析和评估。

陈雨露校长发言
陈雨露校长作题为“公共外交与北外的人才培养”的主旨发言。陈雨露校长首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发布的第一部研究报告《中国公共外交的挑战和机遇》,重点介绍了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八大挑战。随后,陈校长将中国公共外交发展与北外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北外发展战略转型规划。陈雨露校长指出,北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将北外建成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由原来的外语语言人才、翻译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型;在科学研究方面,由原来的外国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为主,转型为国际区域问题研究,特别是与我国政府外交、公共外交的政策对象区域为主研究的国际区域问题研究重镇。最后,陈校长希望能从大家的思想交锋中凝练出北外人才培养的新框架,努力为祖国培养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和公共外交人才。

赵启正主任发言
赵启正主任在总结发言中首先表达了对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的深切期盼,希望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能像美国著名的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一样,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公共外交研究的代表。随后,赵主任结合自己实践,从人才培养,资金筹集和对外出版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公共外交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午,与会嘉宾分别参与到“政府公共外交”、“文化‘走出去’与公共外交”、“企业‘走出去’与公共外交”等三个分论坛中,围绕“传统外交的政策创新、“文明对话与国际话语权”、“品牌塑造与国家形象”等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演变及现状,探索了公共外交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出相关建议,共同筹划中国公共外交的未来发展。同时,与会者还就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等单位知名学者即将发布的《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报告2011》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本次论坛的举办引起广大社会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香港文汇报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