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GenAI时代大语言模型翻译技术发展与伦理治理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北外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北京博硕星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福州译国译民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提供支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业界的300余名代表线下参加会议,线上同步直播观看人数逾7500人次。大会开幕式由北外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华树主持。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王飞、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薇薇致辞。王飞指出,大语言模型正深刻重塑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现代化进程,翻译行业需主动作为,构建人机协同新模式,搭建跨界合作平台,共筑行业协同创新生态,助力培育翻译新质生产力。他强调,在翻译技术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方应高度重视技术伦理、数据安全、版权归属等重要课题,将技术治理贯穿于人工智能应用全流程、全要素,坚守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共同推进翻译行业技术赋能与人文守正双轨并进。王薇薇指出,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翻译技术已成为国家翻译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引擎,翻译正从语言转换演进为人机协同的新型认知活动。她引用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类能力的延伸”的观点,强调技术既拓展了认知边界,也赋予了译者更大责任,应在技术发展中坚守伦理方向,让人工智能成为促进文明沟通的桥梁。
主旨发言环节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高校国际语言服务研究联盟秘书长刘重霄,天津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翻译实验室主任朱华联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数字出版研究院院长周敏,科大讯飞高级研究员宋亚楠,北外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系主任徐月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国际化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崔启亮,ClassIn副总裁、高等教育事业部总裁、北京大学博雅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联盟副秘书长王晓平,王华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黄玉洁分别以“智能时代的传播、技术伦理与边界意识”“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翻译技术突破与数据安全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与价值观对齐技术”“翻译技术伦理治理的多元协同机制探索”“具身智能下的人机协同伦理审视与外语教育创新发展”“GenAI重塑翻译世界:技术理性与人文坚守”“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教材创新发展”为题展开分享。
分论坛环节,来自多所高校的近40名青年学者围绕“翻译技术伦理与质量评估”“翻译技术伦理研究前沿”“翻译技术教学与实践应用”“翻译技术与国际传播创新”等四大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内容丰富、成果丰硕。
本次论坛凝聚了政产学研用多方共识,为翻译技术与伦理治理领域搭建了跨学科对话的高端平台。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在技术创新、伦理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提升国家翻译技术能力、加强中国话语对外传播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