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四届全国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北外阿拉伯学院主办。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出席论坛并致辞。

刘欣路指出,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斗争之时,阿拉伯人民也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殖民运动,中阿两大民族的抵抗立场具有深刻的历史同构性与精神共鸣性。2016年,习近平主席倡议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这不仅是对历史友谊的传承,更是对未来合作的规划。论坛以“中阿抵抗精神的记忆与书写”为主题,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具有跨文化理解力、批判性思维力与学术创新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阿拉伯语教学”向“阿拉伯语教育”转变。
论坛设置“中阿抵抗运动的学理研究”“中阿抵抗运动的共同记忆”“中阿抵抗精神的当代延续”“中阿抵抗精神的文化解读”等四个分论坛,来自15所高校共52位本科生的46篇论文入选。北外扎耶德中心主任薛庆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副院长魏启荣、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王光远、大连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李珮分别对与会同学的论文进行了深入点评。他们高度肯定了入选论文的高质量与创新性,也坦诚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24篇论文获得优秀荣誉。研讨结束后,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周奎为全体参会人员作了题为“网络文娱内容创作、传播与社会情绪研究”的学术报告。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点评专家进行小组总结报告,阿拉伯学院副院长吴旻雁致闭幕辞。大家认为,此次论坛从“学理研究”到“共同记忆”,从“当代延续”到“文化解读”,构建了完整的认知链条,展现了青年学子对历史纵深和现实关照的双重把握。
全国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论坛旨在为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学子搭建交流平台,拓展学术视野,培养科研思维,促进学业发展。迄今,论坛已连续举办四届,为推动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协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广泛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