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助力全球教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10月27日至29日,G20教育对话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办,主题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会议包括G20教育对话、可持续发展目标系列对话、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等三个部分。来自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和嘉宾国的政策制定者、教育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10月27日,G20教育对话在北外举行。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副校长诺曼·莫西亚出席会议并致辞。刘欣路表示,本次对话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既是对2024年对话的延续,也是借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机,为各国教育变革与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新动能。北外期待与全球伙伴再次携手,促进民心相通,汇聚全球力量,提升教育韧性,共同为落实2030年议程、培育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诺曼·莫西亚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大家共同承诺。虽然各位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着复杂各异的国情,但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个人都彼此需要、相互依存。


山东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高等研究院教授邢占军,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研究员、阿根廷比较教育学会会长费利西塔斯·阿科斯塔,意大利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罗莎·博蒂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从课堂到社会”分别作主旨报告。来自墨西哥、土耳其、加拿大、欧盟及俄罗斯的嘉宾围绕“面向未来的教育研究与合作”进行了主题对话。会上启动了《基础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中国案例》编写工作。
10月28日,以“负责任消费与生产”“气候行动”“人工智能赋能优质教育”“良好健康与福祉”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话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及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分别举行。对话展示了各中小学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先进实践。

10月29日,作为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平行会议的“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王鲁新,北外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主任牛华勇,法政国际教育创始人、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王广发分别致开幕词。王鲁新指出,教育是驱动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引擎,是应对全球多重危机、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核心力量,也是连接不同文明、推动共同发展的桥梁。期待有关各方怀揣开放之心,秉持合作之诚,分享宝贵经验,凝聚共识力量,助力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来自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加拿大、墨西哥、德国、中国等G20成员国和泰国、马来西亚等嘉宾国的政府部门、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与会嘉宾围绕“大学科研国际合作: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全球知识生产与传播的范式转换”进行了主题发言与对话。

北外高端学术会议项目“G20教育对话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负责人王燕、施普林格自然中国区图书总裁李琰就《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路径与方法:中国案例》进行签约。该书系统梳理了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路径与模式,旨在为全球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中国经验与参考。会上还启动了教育合作机制,来自南非、泰国、阿根廷、墨西哥、意大利的代表分享了关于面向未来的国际教育合作机制的理念与愿景。
G20教育对话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由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国别、国际组织与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交叉创新平台承办,北京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国际课程中心、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协办。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更有利于推动全球教育合作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书写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