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北京开幕。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出席“第六届中美省州大学校长论坛”并发言,同与会教育管理者、高校校长共同分享推动中美合作的经验与感受,展望中美教育的未来发展。本届年会,北外承办了“技术驱动下的教育融合新范式:国际教育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等两个平行论坛。10月30日,北外日语学院院长、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异夫受邀参加“数字化背景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探究新范式”论坛并担任主讲嘉宾,国际商学院院务委员兼出国留学部主任章严平受邀参加“英语测评赋能多元教育的国际化变革”论坛。

刘欣路介绍了北外开展“发现中国”、暑期课程周等项目,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学术期刊建设,推动中美交流合作的实践案例。他强调,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塑造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中美教育发展需要青年与学者之间展开更为紧密的沟通、更为深入的对话。面对一个共同的世界、共同的未来,中美教育界应携手创造更多项目平台。

在由北外网络教育学院作为承办方之一的“技术驱动下的教育融合新范式:国际教育领域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中,北外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唐锦兰、副教授张帅、博士屠希亮及国际商学院教授牛华勇分享了学校以技术赋能国际教育、教师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和来华留学的深入思考与生动实践。来自澳大利亚沃隆港大学、清华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的近80名专家学者参与论坛。

由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组织的“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邀请了来自G20成员、相关国际组织及嘉宾国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中国教育国际协会副秘书长王鲁新出席会议并致辞。与会代表围绕科研合作、AI赋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球知识生产与传播范式转换等议题展开交流。会上,发布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路径与方法:中国案例》,启动了教育合作机制。
活动期间,刘欣路还接受了相关媒体采访。北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龚婧陪同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