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2025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承办,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协办,联合国驻华系统支持。会议主题为“面向未来的全球治理:《未来契约》与‘和合善治’”,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赵静,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北外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伊琳娜·博科娃,联合国大学日内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Adam Day,中宣部有关领导,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翟崑,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秘书长贾文键,党委副书记贾德忠,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等出席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波恩大学、根特大学、达卡大学、圣地亚哥大学等四十余所国内外高校领导和学界同仁线上线下参会。年会开幕式由赵刚主持。
赵静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各位专家为弥合全球治理赤字、探索“和合”理念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提供真知灼见。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通过视频致辞呼吁各方以“倾听、联结、落实”为准则,共同构建知识驱动、问责明晰的多边未来。
贾文键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与中国学者提出的“和合善治”理念为全球治理注入了东方智慧,北外利用外语与区域国别研究深度结合的优势,努力构建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
伊琳娜·博科娃作题为“全球治理倡议与全球胜任力”的主旨发言。她提到,在国际社会面临多重挑战之际,应坚定加强联合国多边体系建设,并将全球胜任力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善于适应世界变局的青年人才。
翟崑作题为“区域国别视角下的全球治理”的主旨发言。他强调,中国区域国别学以具体国家与区域的综合战略性研究为基石,遵循“学科、人才、智库”三位一体建设发展路径,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全球治理提供关键人才支撑。
贾文键、伊琳娜·博科娃共同为“区域国别研究交叉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揭牌,《大学实施〈未来契约〉行动计划》、BFSU-SOAS关于区域国别学的联合倡议、“和合善治”青年学者网络倡议三项共同体建设成果在年会主旨论坛上发布。
主旨发言环节由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铁娃主持。成果发布环节由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展鹏主持。
本次年会下设六个平行分论坛。分论坛一以“四大倡议与《未来契约》治理路径”为主题,围绕四大全球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行深入研讨。分论坛二以“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建设”为主题,围绕“期刊赋能”与“融合创新”两大主题进行研讨,赵刚为该分论坛致欢迎辞。分论坛三以“万隆精神与全球南方团结”为主题,紧扣“万隆精神传承”核心,分设南亚问题、东南亚研究、非洲与拉美议题三节进行专题研讨。分论坛四以“多极化时代的大国责任”为主题。美国场围绕“美国向何处去?”和“特朗普2.0以来的中美关系及走向”两个主题进行研讨;欧洲场围绕多极化格局、理性认知与良性互动等议题展开交流。分论坛五以“政党政治与全球治理创新”为主题,围绕世界政党格局与全球治理走向、政党驱动体系逻辑与国家社会治理创新、政党在国际合作中的功能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贾德忠出席该分论坛并主持主旨发言环节。分论坛六以“可持续发展中的青年使命”为主题,进行六大具体议题下的前沿性学术研究报告,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梁宗正主持“四大倡议与《未来契约》治理路径”议题主旨发言。报告结束后,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书记崔玉晶为本次论坛获奖论文颁奖。
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高校师生等参加大会。10月18日,论坛闭幕,王展鹏教授在闭幕式发表致辞。与会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表示,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应顺应时代发展,瞄准前沿议题,共同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前瞻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