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德语学科第二届跨文化交流研究高端学术会议在北外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0 09:16:33 来源: 德语学院 编辑: 花瑞

10月19日,全国高校德语学科第二届跨文化交流研究高端学术会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会议以“全球化·数字化·多元化”为题,由北外德语学院、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办,《中德跨文化论坛》编辑部承办,汇聚百余名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学者及硕博学生,共同探讨数智时代下跨文化交流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李雅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北外科研处处长张天伟主持。

贾文键对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表示,本届会议主题回应了当前数字时代交流多样化的命题,期待与会学者共同探究如何在数字浪潮中坚守人文温度,为推动中德两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注入新的活力。

李雅芳强调,本届会议主题体现了主办方对百年变局的敏锐把握。全球化为客观世界提供时间维度、数字化为网络世界提供技术维度,多元化作为逻辑起点提醒人们开放包容。她希望德语学界深化研究,为中外人文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举行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德国特里尔大学语言文学学院终身教授、原特里尔大学汉学系主任、德语国家汉语学会第二会长梁镛受聘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贾文键为其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本届会议由跨文化学术对谈、分论坛以及圆桌学术漫谈三个环节组成。跨文化学术对谈环节由北外德语学院院长张晓玲主持。梁镛教授应邀作题为“对德国跨文化研究若干焦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的报告,并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欧系主任李媛对谈,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跨文化研究范式影响等焦点议题。德国基尔大学教授苏珊·里希特(Susan Richter)以“中德关于同时代性的文化对比:一个处于社会学责任与被动归因之间的概念”为题作报告;北外德语学院教授周海霞作为对谈人就“同时代性”在中德语境中的可比性与概念边界展开深入交流。艾事通企业管理咨询(上海)公司亚太区总经理安德烈亚斯·巴斯蒂安(Andreas Bastian)作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沟通与冲突管理”的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潘亚玲作为对谈人围绕“多元化”和人工智能在跨文化能力培养中的影响深入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文化全球化与中德文明互鉴”“多元中国叙事与跨文化传播”“数字媒体与德语国家华人文化认同”以及“数智技术与跨文化德语教学实践”主题开展四场平行分论坛。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主任綦甲福、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张帆、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刘悦、北外德语学院教授周海霞分别担任分论坛主持工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潘亚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庞娜娜、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主任王婀娜、北外德语学院教授李文红分别担任点评工作。

圆桌学术漫谈环节由北外德语学院副教授、《中德跨文化论坛》编辑部主任李婧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副教授黄羽欢、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童诗倩、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童欣、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文系副主任张申威依次围绕“数智语境下的跨文化研究”主题发表研究心得。分论坛总结环节由北外德语学院副院长寇蔻主持。四位分论坛主持人或点评人分别进行分论坛总结。

北外德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吴江为大会致闭幕辞,向全体参会专家学者以及辛勤付出的会务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会议的举办,标志着我国德语学科跨文化交流研究迈向了新的台阶。面向数智化的未来,我国高校德语学科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精神推动语言、文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北外德语学院亦将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德跨文化交流与互鉴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