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联合国大学、联合国驻华系统、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南非开普敦大学共同主办,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承办的“落实未来契约大学对话”在北外举办。本次对话以“落实未来契约、完善全球治理”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各大洲的高校代表、联合国官员、教育部、外交部以及青联等相关部委代表,共同探讨大学在推动《未来契约》落实、加速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使命与路径。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李海,联合国政策事务副秘书长盖 ·莱德(Guy Ryder),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落实未来契约部门主任塞姆巴·卡鲁阿(Themba Kaula),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落实未来契约大学对话”项目负责人王燕主持会议。
王定华在欢迎辞中回顾了北外80余年“语通中外,道济天下”的使命,提出以教育为桥梁、以对话为纽带、以合作为力量的三大实践维度。他表示,北外将以此次对话为契机,继续发挥语言与跨文化优势,推动构建全球大学合作网络,推动教育成为通向可持续未来的桥梁。
李海表示,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未来契约》为全球治理擘画了宏伟蓝图,他提出三点倡议:凝聚共识共享机遇、开放合作共谋发展、勇担使命共创未来。李海特别肯定了北外在推动《未来契约》行动计划、倡议成立未来大学联盟等方面的主动担当,他表示,中国教育部将持续支持高校与国际伙伴深化合作,推动知识共享与文明互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盖 ·莱德通过视频致辞,呼吁国际社会在“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坚守多边主义。他指出,《未来契约》提出了和平、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愿景,而大学与学术界在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塞姆巴·卡鲁阿系统介绍了《未来契约》包含的56项具体行动举措及其在全球与区域层面的实施进展。他强调,大学是连接政策与行动、理想与现实的重要桥梁。他高度评价中国高校在推动多边合作、青年参与和数字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呼吁全球高校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知识共同体。
常启德以当前全球冲突、饥饿与气候危机为背景,提出落实《未来契约》的“三P原则”:政治意愿(Political Will)、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伙伴关系(Partnership)。他呼吁大学发挥独特作用,汇聚智慧与专业技能,推动代际合作,为落实《未来契约》注入持续动力。
联合国大学日内瓦政策研究中心亚当·戴(Adam Day)表示坚定支持创建未来大学联盟,以进一步推动《未来契约》的深入实施。大学对话使各大学进一步对接《未来契约》及其承诺,并为青年、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机会,参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他同时赞赏北外在推进联盟成立过程中所发挥的领导力,并感谢中国政府对多边体系的坚定承诺。
南非开普敦大学副校长莫萨·莫沙贝拉(Mosa Moshabela)通过连线方式,表达了对大学合作网络的坚定支持。他强调,非洲青年占全球青年人口的1/3,必须将年轻人置于《未来契约》实施的核心,使其成为解决方案的创作者而非被动受益者。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刘凯指出,青年是落实《未来契约》的关键力量。她呼吁践行多边主义、凝聚青年力量、深化伙伴关系,通过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等平台,将青年的创意与活力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务实行动。
主旨对话环节,来自上海纽约大学、南非开普敦大学、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国大学、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及中国外交学院的代表在“面向未来的大学研究与合作中”主旨对话环节,就人工智能治理、跨学科合作、科研范式变革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与未来设想。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指出,人工智能与“人为划分”是未来大学面临的双重挑战,应通过跨文化对话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弥合分裂、增进信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帅永分享了哈工大在航天科技、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经验,提出以“国际联合校园”为载体,打造开放合作的制度实验区。外交学院院长孙吉胜强调,大学应通过塑造理念、培养人才、生产知识三大职能,为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撑。她呼吁加强全球南方高校合作,将南方理念融入世界知识体系。
作为本次对话的重要成果,会议正式发布了《大学实施〈未来契约〉行动计划》。该计划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牵头,在联合国秘书处的指导下,由联合国大学支持,联合南非开普敦大学等多个区域高校共同制定,提出通过建立“未来大学联盟”、启动“未来学习卓越中心”等机制,推动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政策倡导等方面系统性落实《未来契约》。
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落实未来契约部门主任塞姆巴·卡鲁阿、联合国大学日内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亚当·戴、北外“落实未来契约大学对话”项目负责人王燕共同启动“未来学习卓越中心”。
最后,会议正式开启“可持续发展目标系列对话”的筹备工作。清华附小、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及北京101中学的学生们通过合唱、舞蹈和书法表演等多元形式积极参与,体现了青年一代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创造力。
闭幕式上,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总结指出,本次对话不仅是一次理念的交流,更是迈向务实合作的起点,是一次“从理念到行动的跃迁”。北外将与全球伙伴一道,推动行动计划项目化、机制化、标准化,致力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评估的全球高校合作新范式。
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未来契约》通过一周年的关键节点,本次大学对话以开放的气质与务实的精神,为全球高校搭建了协同行动的桥梁,标志着全球高等教育界在多边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为构建更加包容、公平与韧性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力量。
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外交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联合国协会、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清华附小、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北京一零一中代表以及北外教务处、宣传部、国际处、研究生院、国际商学院、教育学院、国际新闻学院、国际组织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