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5(第21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ChinaCALL)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Journal of China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期刊编辑部、英国开放大学网络孔子学院、虚拟交流中国中心及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来自全球11个国家64所高校近200名专家、学者和教师齐聚南京,围绕“Innovating CALL, Innovating Pedagogy”主题及相关议题深入研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姜斌教授,北外党委副书记贾德忠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ChinaCALL)主任委员,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顾曰国教授,英国开放大学保健、教育及语言与应用语言学学部部长Klaus-Dieter Rossade教授在开幕式致辞。
姜斌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办学历程和理念,表示学校外国语学院在神经语言学、数字人文、翻译技术等多个特色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衷心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探索外语学科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贾德忠表示,北外一直是利用技术赋能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先行者,北外网络教育学院长期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同时拥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本次会议旨在构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期待与会专家充分交流,为推动全球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顾曰国回顾了创办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国际会议的历程。历经32年的蓬勃发展,该会议已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成为享誉国际的学术盛会。会议始终致力于为技术赋能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动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他强调,在AICALL时代更需审慎思考技术的利弊得失。要善用技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模式。
Klaus-Dieter Rossade表示,英国开放大学成立于1969年,是全球远程教育的先驱和领导者,在教育技术应用和终身学习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持续为全球学习者提供灵活的高等教育机会。当前,世界正经历技术挑战与时代变革,本次会议汇聚全球智慧,期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的交流探讨。
大会共举行3场会前工作坊,北外顾曰国教授、张帅副教授、王琦副教授作学术分享。
大会举行8场专家主旨发言。美国斯坦福大学Phil Hubbard博士发言题目是“Navigating Theory and Theories in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中探索理论及其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范祥涛教授发言题目是“Translator Train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AI Era(译员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英国开放大学Klaus-Dieter Rossade教授发言主题是“Assessment futures—creating quality and fit for purpose assessment for all(评估的未来:为所有人创造优质且适用的评价体系)”;北外李佐文教授发言题目是“Classroom Application of Digital Virtual Teacher (数字虚拟教师在课堂中的应用)”;香港教育大学谷明月教授发言题目是“Youth in the digital multiverse: translanguaging, identity, and the pursuit of well-being(数字多元宇宙中的青年:跨语用、身份与幸福追求)”;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发言主题是“Metapragmatic Acts in RA Abstracts: ChatGPT vs. Human Authors(研究论文摘要中的元语用行为:ChatGPT与人类作者对比)”;香港教育大学Glenn Stockwell教授发言题目是“Finding our own way: self-direc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探索自我路径: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语言教学自主专业发展)”;SpringerBriefs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主编肖俊洪教授发言题目是“Critiquing CALL publications from a research design perspective(从研究设计视角评析CALL出版物)”。
在特邀发言环节,英国开放大学阚茜博士与北外唐锦兰教授联合作题为“Introduction to Virtual Exchange and its benefits: a case study of a teaching training programme(虚拟交流及其优势概述:以一项教师培训项目为例)”的发言;英国开放大学Mirjam Hauck教授和作了题为“Critical virtual exchange: at the interface of critical CALL, critical digital literacy, and critical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批判性虚拟交流:批判性CALL、数字素养与全球公民教育的交汇)”的发言;德国波恩莱茵锡格应用技术大学Regina C. Brautlacht女士与深圳技术大学陈昊博士联合作题为“From CALL to multidisciplinary virtual exchange: enhancing collaboration, diversity, and global skills(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到多学科虚拟交流:促进协作、多样性与全球能力提升)”的发言;北外李莉文教授作了“Expansive learning in EFL digital storytelling(英语作为外语数字故事讲述中的扩展性学习)”的发言。
在创新教育产品演示环节,北外科研团队演示了语言智能教学科研成果——“北外多语”智慧学习平台、“跨文化视域下走进韩国”虚拟仿真外语教学系统;西交利物浦大学团队介绍了“EAP TALK”(学术英语说);外研社期刊分社孙凤兰社长介绍HSS Online期刊平台。大会还开展了学术圆桌,研讨主题涵盖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教学、数字素养及学术出版等。
9月21日下午大会闭幕,现场颁发“最佳论文奖”和“学术新秀奖”。随后,华南师范大学刘晓斌教授代表“2026年(第22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承办方向与会代表发出参会邀请。闭幕式由北外唐锦兰教授主持。本次会议为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提供了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与对话的平台,推动了技术赋能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也为构建人类语言教育共同体、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