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典籍互译现状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北外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19 16:19:17 来源: 阿拉伯学院 编辑: 花瑞

9月18日,“中阿典籍互译现状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卡塔尔“谢赫哈马德翻译与国际谅解奖”代表团、卡塔尔驻华使馆代表,以及来自北外、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广州大学、宁夏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学术机构和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阿文明交流与翻译议题深入交流。研讨会由北外阿拉伯学院副院长尤梅主持。

刘欣路表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同为文明古国,语言是搭筑两大文明沟通桥梁的重要媒介。作为新中国外语教育的“领头羊”,北外长期致力于培养高端涉外人才。阿拉伯学院在阿语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丰硕成果,为增进中阿友谊与相互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自2016年启动“‘一带一路’中阿友好文库”项目以来,阿拉伯学院作为主要建设单位,已完成大量中阿典籍的互译,成为推动中阿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在当今全球局势复杂动荡的背景下,文明对话尤为迫切,以语言为纽带、以翻译为途径,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翻译的效率、覆盖面和可及性,然而如何准确、透彻地传递语言背后的文化意涵与思想精髓,仍是当前翻译实践与研究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卡塔尔“谢赫哈马德翻译与国际谅解奖”代表阿卜杜·拉赫曼·马利高度评价此次研讨会的意义。他表示,“谢赫哈马德翻译与国际谅解奖”旨在倡导多元开放的价值理念,推动跨文明对话与理解,已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翻译奖项。他期待能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中阿学者在翻译与文化领域的合作,也期待与北外加强交流。

研讨会设“中阿典籍译介”与“翻译与中阿文明”两大专题,与会学者就古典译介、翻译教学、文明互鉴、组织机制保障等议题进行分享与讨论。北京大学林丰民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葛铁鹰教授、北外薛庆国教授、广州大学马占明教授,先后对中阿文学与文化经典作品互译的历史、现状及挑战展开了多元探讨。北外叶良英教授、宁夏大学金忠杰教授以及北外朱凯教授则分别从阿拉伯语翻译教学、中阿文明互鉴及教育基金支持等角度,探讨了翻译在推动教学发展、思想融通和文明进步方面的路径与作用。与会学者还围绕翻译机制建设、古籍译介的话语转换、经费保障等议题展开积极互动。期间,北外阿拉伯学院学生以阿拉伯书法展示和乌德琴演奏等艺术形式,生动诠释了中阿文化交融之美,为研讨会增添鲜活的文化氛围。

北外阿拉伯学院副院长吴旻雁作会议总结发言。她提到,研讨会凝聚了大家的共识,翻译是跨越差异、消弭隔阂、实现文明互信不可或缺的纽带,同时,特别向“谢赫哈马德翻译与国际谅解奖”对中阿交流的支持致以谢意。

北外及在京多所高校阿拉伯语师生百余人参加研讨会。

“谢赫哈马德国际翻译与谅解奖”于2015年由卡塔尔政府创立,现已成为阿拉伯世界翻译领域最重要的奖项。该奖项旨在弘扬多元、开放的价值观,倡导重视知识和对话,增进国际理解,提升阿拉伯语与其他语言互译的水平,表彰在促进阿拉伯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翻译家和文化、出版机构。北外薛庆国教授为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学者。该奖委员会已宣布,2026年将再度奖励从事中阿互译的译者。